早在三个月之前,我就在网上抢了两张5月21日在保利剧院演出的话剧票。说实话,当时下单的时候有点盲目,事后连剧名也没有记住,只记得是一部台湾话剧,据说反响不错。直到现临近演出日,我才又核实了一下,原来剧名叫《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
昨天晚上,离开场半小时左右,我们来到保利大厦。还没进门,就有好几个票贩子在我们经过时小声问“有票卖吗?”,而前几次来看都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让人预感到演出很火,票很紧俏。
演出结束后,听到我自己及身边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我更加庆幸抢票时的当机立断。
整场演出只有两个演员,一位是被称为“老戏骨”的台湾演员金士杰,扮演剧中的莫利教授,另一位是“将戏剧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的卜学亮,扮演剧中的学生米奇。但是,这两个人却凭着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演技,演足了三个小时,一举一动,一个表情,一声叹息,都牵动着观众的心。
这部戏一开始是米奇在布兰戴斯大学毕业时,去和他的社会学老师莫利道别。莫利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他幽默风趣,还喜欢跳舞。几年里,米奇选修了莫利好几门课程,后来甚至长在了莫利的研究室,他们还经常一起边进餐边讨论问题。学生时代的米奇喜欢音乐,但父母希望他当律师,他为此烦恼不已,而莫利告诉他,要尊敬父母,父母说话的时候要好好听,但是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米奇说不知道该怎样和老师说再见,莫利张开怀抱,但米奇看起来却很腼腆,不习惯用这样的亲密接触表达情感。莫利告诉他:
生活中应该有许多的拥抱、亲吻、交谈、欢笑和道别。当你拥抱生活,生活也会反过来拥抱你。
临别时,莫利让米奇承诺跟他保持联系,米奇同意了。但是,此后十六年里,米奇却没有遵守承诺,他一次都没有以任何方式与老师联系。
毕业头两年,他寄居在支持他研究音乐的叔叔家,但年仅四十二岁的叔叔得了癌症,被疾病折磨得痛苦异常。每当叔叔病情发作,他不但不知道应该为叔叔做些什么,甚至还很恐惧这样的情景,只有让自己反复地练琴。
叔叔去世后,他又考入另一所大学学习新闻,毕业后,在底特律做了一名体育记者,不断地赶赴各地采访比赛,在报纸上有了自己的专栏,出了书,有时还主持节目,每天忙忙碌碌,并且已小有名气。他经常收到很多来自各地的信件,因为顾不上看就直接扔掉了。他对自己各方面都很满意,俨然已经过上了成功人士的生活。
有一天,他随意打开电视机,在转换频道的瞬间,一个著名的访谈节目吸引了他的注意,访谈佳宾正是他阔别已经的老师,莫利。只是,这时莫利不是以大学教授的身份,而是以一种罕见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的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这种病也俗称渐冻症,它让人逐渐无力,使其“灵魂清醒无比,却被禁锢在脆弱的躯壳里”,患者最终会因窒息而死。
或许是为了取得良心上的安慰,米奇决定去探访老师。在老师家附近,他看见一个依靠助行器挪动的“糟老头”,原来那就是莫利老师。莫利一下子就认出了他,对他的到来非常高兴。当听他说每天忙的不可开交,甚至还没顾上结婚时,莫利说:
我们都在赛跑啊!我们都在人生的跑道上奔跑。有些人跑得特别快,其实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方向。
并且问了米奇一个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
你和你的心灵能和平相处吗?你能够好好做人,尽量做好吗?
米奇在老师家里又接到了安排他去采访的电话,他一口答应没问题,他可以,不要派别人。
米奇不得不走了,莫利问他下周二还能不能来。米奇没想到老师这样问,他含含混混地答应了。老师又问,每周二都来可以吗?他又咬着牙答应了。
下周二,米奇果然来了,还带了当年老师最爱吃的鸡蛋沙拉。但是,此时的莫利已很难把食物送到嘴边,他竭尽全力,还是撒的到处都是。
米奇一边收拾残局一边安慰老师。莫利说:
死亡虽然令人悲伤,比起生活不开心,它真算不了什么。
莫利说,不如每周二都定为上课时间,不同的是,这个社会学课堂只有一位老师和一位学生,讲述的内容是生命的意义,并让米奇准备提问的清单。
从此,每周二,米奇都坐飞机赶到老师所在的城市,每次都给他带食物,同时还带着录音设备,因为此时莫利已不能书写。他们谈及各种话题,有时也会读来自各地的信件,并一一回复。
有一次,莫利告诉米奇,两个儿子来看他了,并且问已经和女友简妮结婚的米奇,打算什么时候生孩子。米奇说,想到有了孩子就会失去很多,就不再想这件事。莫利说,你为什么不想想你会得到多少呢?并且说:
爱是唯一理性的行为。
其实,面对衰老、疾病和死亡,莫利并不是一直就有这么达观的看法,像莫利被叔叔病重的样子吓到一样,他也曾经对此不知所措,并内疚不已。
莫利八岁的时候,母亲病得很厉害,她每天坐在窗前看外面的小孩玩耍,而莫利就在其中。母亲需要他帮助的时候,会喊他,而他明明听见了,却因为害怕而假装听不见。母亲去世后,父亲再婚,不允许他和弟弟在新妈妈面前提起母亲,他后来一直珍藏着一封通知母亲去世的电报,因为那是证明母亲曾经在世的唯一的证据。
莫利的状况越来越差了,起初还能依靠助行器,后来就是坐在轮椅上,再后来只能靠在扶手椅上,腿上盖一条毯子。
米奇发现他带来的食物一直放在冰箱里,问老师为什么不吃,才知道莫利已经丧失了咀嚼功能,只是因为不忍心让米奇扫兴,才没告诉他别带了。
随着课程的进行,米奇的很多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如果遇到周二的时间与采访冲突,他会坚决地推掉工作,不再担心把机会让给别人会让自己受损失。
有一次,米奇打电话告诉妻子简妮要乘晚一点的航班回去,莫利要求和简妮说话,并邀请她下周二一起来。
莫利见到简妮,精神一下子好了很多,聊音乐,聊艺术,兴致勃勃,让米奇都假装吃醋了。莫利知道简妮是一位歌唱家,问她能不能给他唱首歌。简妮一般不答应别人点唱的要求,但却毫不犹豫地给莫利唱了起来,她天籁一般的歌声让莫利很是慰藉,感动地留下泪来。
最后一节课,莫利已经不能坐了,只能躺在床上。他让米奇把床摇起来,问米奇清单上还有什么问题?米奇说没有了,最后的也已经问完了。米奇忽然想起来,问老师什么时候去过底特律。莫利说他去底特律时已经从报纸上知道米奇的近况,还给他写过一封信。米奇连忙解释他没有收到这封信。莫利说,我已经原谅你了,你也原谅自己吧。他说:
学会原谅自己和原谅别人。假如你是对的,她是错的,你就说自己错了又能怎样呢?对错真的那么重要吗?
米奇离开后的一两天,莫利去世了。但是星期二的约定并没有结束。
莫利早就选好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墓地,在山坡上的一棵大树下,他希望米奇每周二还来这里,看看他。只是他们的角色交换了,米奇负责说,莫利负责听。
这部话剧改编自《相约星期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是米奇·阿尔博姆,自1997年出版后,连续44周名列美国图书畅销排行榜,并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31种文字,热销一千万册。1999年,同名电影《相约星期二》上映,并夺得第52届艾美奖的四大奖项。
生命是一个从出生、成长、衰老,直到消亡的过程,有很多需要我们学习和面对的东西。正如莫利教授所说:
衰老并不就是衰败。它是成熟。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坏事,当你意识到这个事实后,它也有十分积极的一面,你会因此而活得更好。...如果你一直不愿意变老,那你就永远不会幸福,因为你终究是要变老的。
一旦你懂得了怎样去死,你也就懂得了怎样活。
(图片来自话剧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