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读书打卡第529天,我是来自山西太原的史文霞,今天的读书内容是彼得·布朗、亨利·罗迪格三世、马克·麦克丹尼尔所著的《认知天性》第七章《终身学习者基本的基本》第一节|《双胞胎的认知能力也会天差地别(二)》
大脑会变化,这一点在很多前沿领域已经体现得越发明显。诺曼·道伊奇,在《重塑大脑,重塑人生》一书中列举了一些激动人心的例子:病人在神经学家的帮助下,克服了严重的伤残带来的困难,而这些神经学家的研究与实践也革新了我们对神经可塑性的认识。
神经学家保罗·巴赫里塔的设备能让病人重拾失去的技能,通过训练大脑对身体其他部位所受的刺激产生反应,用一套感觉系统取代另一套系统。这种尝试与盲人学习使用回声定位来认路很相似,盲人可以学习用一根手杖指来点去,辨别不同的回声以“看见”周围的环境,也可以学习布莱叶盲文的触觉进行阅读。
失明了20多年的男性患者,通过巴赫里塔的设备看见外部世界。巴郝里塔解释说:人类看东西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大脑,眼睛负责感觉,大脑负责解读。这套设备能够取得成效的原理在于,大脑可以学着从舌头上解读信号,就和视力一样。患者表示:“通过练习,替代的感觉器官越来越灵敏了,就像大脑又重新恢复了功能一样”。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的一项研究对比了同卵双胞胎(基因几乎完全相似)与异卵双胞胎(仅有部分基因相似丿的突触结构,这项研究证明了其他研究的假设,即心智能力的高低是由神经连接发展的强弱决定的,这种强弱初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但人的神经回路并不像身体发育的那么早,而是会持续变化,即便到了四五十岁甚至六十岁的时候,神经回路仍在发展。连结成熟的一部分是轴突髓鞘逐渐加厚的过程。髓鞘一般是从大脑后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前部,等到成年时,会发展到额叶部分。额叶负责脑部功能的执行,也是处理高级推理、判断,以及经验技能的区域。
髓鞘的厚度对应着能力的强弱。研究倾向于认为,增加练习可以强化相关领域的髄鞘,加大电信号传输的速度与强度,人的成绩也能随之得到提高。举例来说,如果多练钢琴,和手指运动以及音乐创作相关的认知过程对应的神经纤维髓鞘就会加速生成,而不从事音乐工作的人就不会出现这种变化。
对习惯养成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关于神经可塑性的有趣看法。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而采取有意识的行为用到的神经回路,与采取自发的、出于习惯的行为用到的神经回路并不相同。习惯驱使的行为是由大脑深层区域指导的,也就是基底神经节。当我们参加拓展培训,重复某种知识,尤其是调动运动机能和执行有先后次序的任务时,我们学到的东西被认为记录在了这一深层区域中,而这一区域也控制着眼动等潜意识行为。研究认为,在这种记录的过程中,大脑有时会把连续的运动与认知行为结合到一起,从而保证以单一单元的方式进行这些行为,也就是说,无需进行一系列有意识的决定,因为有意识的决定会大幅降低人的反应速度,如此一来,这些连续的行为就变成了反射式的——这些行为,在一开始可能是我们为了达成某一目标而自学的,但之后他们会变成一种针对刺激所做的反射。有的研究人员认为它是一种高效的统一的学习形式,将各种行为集合起来,对于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秉承这一看法的若干理论有助于解释为何在体育运动中,我们能发展出不用思考就可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可以解释为何音乐家手指的移动速度可以超过他们的有意识思维;还可以解释为何国际象棋选手能学会预测无数种可能的走法,看穿棋局中的棋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你在打字的时候也能表现出这样的天赋。
人们发现,大脑中整合学习与记忆的区域——海马体——可以终身生成新的神经元,这是大脑会持续改变的另一个基本证据。这种现象被称为神经发生,在大脑受创恢复和人的终身学习能力上发挥了很大作用。科学家已经证明,联想学习这种活动(也就是学习并记忆无关事物间的关系,例如人的姓名与面孔)可以刺激海马体中产生更多新的神经元。神经发生的增加先于学习活动的进行,意味着大脑会主动学习,而且这种增加在学习活动完成后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意味着神经发生在记忆巩固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也说明有间隔的、花费精力的检索练习有长期性效果。
学习与记忆都属于神经处理过程。检索练习、有间隔地练习、演练、规则学习,以及建立心智模型都能提高学习与记忆水平。这些都是神经可塑性真实存在的证据,而且也符合科学家的认识,即巩固记忆是增加并强化神经通路的手段,人们在今后可以通过这些神经通路检索并应用所学的知识。用安·巴内特和理查德·巴内特的话来说,人的智力开发是“遗传趋势与生活经历之间的对话,将会持续一生”。本章的内容将讨论这种对话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