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余华的<活着>,久久不能平复心里的悲凉。福贵一生的痛苦经历,让人觉得无力又无助,但主人公福贵对生活波澜不惊的态度和对生死的了悟,却值得我们学习,或许这正应了作者所说的,人是为了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活着一切就有希望。这不仅是作者对活着所表达的一种看法,更是一种人生感悟。
本书的主人公福贵,一生中经历了许多痛苦的事情,让人看了不免有些感叹。但与那个特殊的时代又是相契合的,作为富家子弟,他即没有像儒家思想中描写的那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反而是成了一个纨绔子弟,吃喝嫖赌,最终败光家产,气死父亲,后来引发一系列的悲剧发生,最后与一头老牛为伴。 从败光家产沦落到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我想一般人经历这样的变故,都会意志消沉一蹶不振,而他没有,反而有些看破了红尘俗世中的困境,只要自己过得开心其他的事情都与自己无关。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20岁左右,那个年少轻狂的年龄,经历这样的变故,还能直面人生勇敢坚强的活着,这是对生命敬畏最好的诠释吧。作者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人心本无染,心静自然清”,如果心中有光,那么光便无处不在,像太阳一样普照万物。福贵不就是这样吗,因为他心中有光,所以他充满着生的希望。
想起普罗塔戈拉的一个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大概的意思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就是说世界的存在、真理、规律,皆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以这个观点来看福贵,或许能更多的理解他了吧。
书中最感动我的,不是福贵,而是他的妻子家珍。那个在封建思想熏陶下坚强活着的女人。书中的她隐忍坚毅善良,体现着中华民族女性的传统美德,年轻的时候面对丈夫的吃喝嫖赌打骂,她忍耐顺从,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家庭和家人,封建社会的女子遵循三从四德,夫为妻纲,这样的历史背景和她的悲惨经历怎能让人读着不心酸。那个年代婚姻不是爱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把两个互不相识的人组合到一起,这样的婚姻对大多数女人来说,都只是服从上天的安排。家珍就是如此。我没有觉得她和福贵之间有什么伟大的爱情,但她没有抛弃丈夫儿女,而是选择坚守。这点充分的说明了她的善良与温和。父亲接她回娘家时她的不舍,她背着儿子有庆走路回到婆家时的毅然,在看到丈夫出走归来时的痛哭,无一不体现着这个女高尚的品德。这就是那个时代中国千千万万女性的真实写照。 或许也是属于她们的朴素的爱情吧。嫁了认定了就是一辈子。不管怎样的悲伤和痛苦,都以简单的善意温暖来包裹一切。真的让人从心底里敬佩!
活着,反应了那个时代国人的生活。小说的最后一句,“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生活不易,不管多么艰难,活着真好,太阳总会升起来照亮大地,带来光明……
我们应该坚信,阳光总会穿过阴霾,带来光明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