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惊世骇人的历史很多,足够重视才不足为奇。山穷水复疑无路为始,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生活情感会周遭,工作学习有突变,种种与种种。
人生本质不确定,从头到尾皆无常。
哲学家罗素:“对确定性的追求是人类的本性,也是一种思维的恶习……”人类与生俱来的倾向其实不是真正的安全感。
瓷碗摔在地上会碎,但塑料碗不会;有的树一遇到狂风暴雨就会折断,但有的树不会。为什么?原因就在于它们的韧劲不同,抗打击性不同。
那些拥有着更多韧劲、更抗打击的东西,在遇到波动和不确定性时,能够活下去;相反,那些脆弱的、缺乏韧劲,不抗打击的东西,在遇到负面的波动和不确定性时,就会不堪一击。
此理于企业于人亦如此,要拥有足够的韧劲和抗打击性,该怎么做:
对 外:核心竞争力
活在不确定的时代里,诸多难测每天都在发生。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所在的平台忽然就做不下去了,什么时候我们所在的行业被别的行业降维打击了,什么时候不可抗力的因素突然发生时我们就被裁员了。
于企业而言,真正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核心竞争力”最早是由两位20世纪战略研究大师提出的,专门用于企业的一个概念,它说的是能够让这家公司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
一家公司即便拥有多方面能力,但如果这些能力无法构成竞争优势,再多也是无用。而一家公司的某项世界级分销网络、独家销售渠道、强势品牌、成熟生态系统、精细化流程或者可靠专利,都可以成为它的核心竞争力。
任何一个物种,都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遇到剧烈波动和不确定时,依然活着。
于个人而言,真正核心竞争力=A+B+C
A. 让你的外部客户及内部客户感受到高价值
当遇到行情波动和不确定时依然拥有足够的抗打击能力,你的某项东西仍为市场所需求,被客户所需要。这个时候,你认为的核心竞争力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Eg: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外部客户的解决方法肯定是不一样的,所有人都要面对和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假如真具备了这一能力,你自然能为内外部客户提供很高的价值。
B. 让自己能进入到不同领域
Eg:显示器系统。它不仅可以使一家企业参与计算器、微型电视机的竞争,还能参与到笔记本电脑屏幕和汽车仪表盘等各种相关业务的竞争去。
“可迁移能力”是相通的,越是位于底层的可迁移能力。好比思考能力,就越是能够帮助你在不同领域中自由迁移,从而帮你从熟悉领域进入陌生领域。
C. 你很难被模仿,自成一条护城河
对企业来说,如果核心竞争力只是一项技术,或一个独家渠道,它就相对脆弱。但是,假如它是各项技术与生产能力的复杂结合,其被复制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竞争对手可能会获取核心竞争力中的一些技术,但却难以复制其内部复杂的协同与学习的整体模式。
Eg:当问到小米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的时候,雷军是这样回答的:
第一是米粉文化,就是和用户交朋友。
第二是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
第三是铁人三项,就是小米的三项基本功:硬件+新零售+互联网。第四是实业+投资,用生态链完善来产品组合。
同理,对个人来说,基于某一能力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相对脆弱的,真正有效的、能够抗打击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一种组合。
因为只有组合才很难被复制,别人也许可以在某些方面超过你,但却无法复制你的整个矩阵的竞争力。因此,它应该是一种建立在能力、天赋、态度等之上的生态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互相影响的体系。
这就是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必备要素。然而,这样说可能还是有点抽象,那就以我自己举例,来帮大家更好的理解一下吧。
Eg 以我为例: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出身的我。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新闻广告、新媒体运营本来就是跟我形同陌路的领域,可是踏入职场所提及的“形同陌路”都变成了我工作事业的刚需,问世谋生,我选择尝试学习提升,无论多大的跨度。这里像极了“生活是不允许一个人内向的”。
反谢,非本我领域塑造出来的核心竞争力,帮我实现了顺利的职业转换:
我的能力:思考力、学习力、创新创造力、品牌优化力等
我的态度:充满激情、长期主义等
我的天赋:阅读理解、长跑选手等
正是基于这些能力、态度和天赋,我在新领域内学习到了我所需要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比如:如何写一篇有深度有系统的文章、如何运营新媒媒体等。
记住,核心竞争力组合可以支持我给不同领域的新客户继续提供高价值输出。单一能力容易“撞衫”,但能力组合却难得“撞衫”,所以它是相对稀缺的,这样它就为我形成了一条不易觉察却非常牢固的职业护城河。
所以,是不是具有这样一个能力组合,让你能在各种各样波动和不确定性中,依然好好的活着?
这是你自己必须回答的问题。
对 内:拥有内在稳定性
想在遇到外部波动和不确定性时,拥有足够的韧劲和抗打击能力,你就需要拥有一个足够稳定的内在。而如果想要做得更好,那就还需加上一个乐观灵活性,这样就是六个维度。
维度一:修炼稳定的情绪
当遇到负面的不确定性时,我们的情绪通常都会做出非常激烈的反应。而不稳定的情绪,将会进一步导致生活工作的失控。
很多人抱怨:控制情绪谈何容易?
其实,对于情绪,我们要做的从来不是“控制”,想要获得情绪稳定性的第一个方法就是:在观察中接纳它抽离它。或者,你也可以尝试用理性的思考去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或思维模式导致了你的这种情绪。
如此一来,你的情绪就会渐渐消退,甚至无声无息的消失。
维度二:规律生活
外界环境越是紊乱,我们就越是需要定海神针一般的“内心支点”。它可以随时随地提升你的安全感 ,不被任何紊乱喧嚣吞噬。
大多数人:在熟悉的、可预测的情境中,会获得舒适感和安全感。如果处于混沌和不确定的情境中,就会倍感焦虑。只有你不在“大多数人”的行列中,你的安全感才越足,对于不确定性的忍耐度也就越大。
维度三:增加你的支点
如果,你越是集中于其中一面,越是只关注其中一面,你的生活圈就越是狭小,你就越会容易被它击溃。
如果爱情是你的全部,当你失恋了,你就很容易陷入崩溃。
如果工作是你的全部,当你失业了,你就很容易陷入崩溃。
如果家庭是你的全部,当你遇到家人分离,你可能就会彻底崩溃......
相反,你的生活圈越大,你就越是容易恢复,因为你整个人生的支点从来都不只是某一方面,而是方方面面,这样你个人的弹性与内在稳定性就会大大增强。
维度四:设置灯塔
这个“灯塔”,代表的正是你的长期目标。它的存在就是要帮助你,不论顺境、逆境,都能始终不移的知道自己的方向。而不是当波浪翻滚、暗潮涌动的时候,迷失在大海之中,随波逐流。
你还要有向着灯塔日拱一卒的恒心,不懈怠,不因混乱改变投入。当你有了这些,你的小船就很难在波动与不确定性中翻覆。
维度五:乐观的心态
面对波动与不确定时,乐观完全由个人决定。心态不是天生的,乐观是可以训练的。从本质来讲,它与悲观的最核心区别就是解释风格非常不同。
Eg:甲和乙都被公司辞退了。
甲认为:“彻底真完犊子,啥也不是。”
乙认为:“不过一次挫折。”
甲认为:“对自己失望透顶。”
乙认为:“【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儿】”。
这就是甲乙心态的巨大差别,同样一件事,完全不同的解释。悲观者驻足当下,乐观者放眼未来。
维度六:灵活的内在
阻碍灵活内在的是僵化的思维模式,也就是“必须型思维”和“应该型思维”。
当产生了这样一种思维时,你会发现,如果真实的生活不能按照你的原定计划进行,你就会非常郁闷,甚至相当崩溃。因为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你没给自己其它选择,而是规定了“应该”和“必须”,而这两个词就足以摧毁你所有的内在灵活性。
有“弹性”即为橡皮筋灵活的内在,所以不易折损。人亦如此,一个有弹性的人,很难被折损;而一个缺乏弹性的人,却极易被击垮。
自 身:保持冗余应对意外
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要裸辞,你首先要给自己准备好足够半年生活的现金,最少也要3个月。
从投资和财产安全角度说,保持冗余就意味着你要持有充分现金,尽管现金无法带来收益,却能让你扛过危机。就像巴菲特,2008年金融危机时,他公司账面上躺着600亿美元的现金冗余,占公司净资产的一半。
最近因为疫情影响,很多行业和公司都陷入了“现金流断裂”的境遇,这也与缺乏冗余息息相关。
虽然,站在经济学角度,冗余似乎是坏的,因为它意味着资源闲置和效率低下。但是,在真实世界中,总在不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黑天鹅事件”。只有保有冗余才能让我们活得更坚韧,也更抗打击。
早设:极限生存假设
当极端情形发生的时候,你该如何生存?
2019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称将华为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列入管制“实体名单”。2018年,中兴遭遇美国制裁,最终支付巨额赔偿金,还经历了管理层换血以及接受长臂管辖的境遇。这次美国制裁华为,大家都很紧张,担心会给华为带来极其严重的打击。
没想到的是“【中华有为,鸿蒙判】”。没过多久,华为 “备胎转正”。中兴危机,华为却活下来了,这就是华为的“极限生存假设”。
早在2004年,在风轻云淡的季节里,华为科技自立,已石锤自己的芯片公司。他们假设这种极端情况会发生:假如有一天,无法获得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华为应该怎么办?
你也可以给自己极限生存假设:
假如你所在的公司忽然裁员/面临破产,你该怎么办?
你的另一半忽然决定离开你,你该怎么办?
家里顶梁柱的身体忽然出问题了,你该怎么办?
当这些假设真的发生,你的背后可能直冒冷汗,因为你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答案。这就是听起来近乎残酷的极限生存假设。
末尾,这个世界里充满着太多变数, 厉害的物种都在“不确定”中训练自己“不撞衫”,持续提升“内忧外患”的防御系统,自立不可复制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