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安排肯定是进入正题啦。
早起真的好难受,不过当看到卫生间地砖上侗族的各种花纹,我就真的迫不及待想走出屋子,去真正探寻这个神秘的民族。和同屋的女驴友洗漱完下楼就碰到了后来同行的另一个驴友,喔,忘了介绍这两个驴友了,一个是两个孩子的妈~爱好旅游,她是因为贵州省她还没走过所以才来到这的,先称她王姐吧,她的职业可是初中生平时最害怕的教务处主任喔。另一个男生是那种平时可以把所有假期攒在一起拿着单反走世界的人,其实和他认识的更早一些,我们在来的动车上就认识了,他和我之前提过的导游“猫王”很像,主张自由行,他呢,是基于和我一样的想法想探寻侗族的神秘来的,先叫他武哥吧。接下来三天和他们一起度过真的很开心。
早上其实并没有什么胃口,所以我们去了门口小店点了两碗肠旺面,一份糯米饭。肠旺面又称肠益面,是贵州极负盛名的一种汉族风味面食。在贵州众多的小吃中,以色、香、味“三绝”而著称,具有血嫩、面脆、辣香、汤鲜的风味和口感,以及红而不辣、油而不腻、脆而不生的特点! 重点是我们点了最具早餐特色的油茶,油茶在侗族饮食中有重要位置。有的地方,早、晚两餐都吃油茶。打油茶被称为“侗族茶道”,广泛地用于社交、喜庆活动。油茶,由阴米(炸糯米花)、煮熟的豆角(还可以加煮熟的红豆、花生、豌豆等)、油果、茶叶等配制而成。先将大米炒微黄,然后加上特制的茶叶炒香、然后放水一起煮开。油茶煮好以后香味扑鼻,在吃的时候,碗里放之前准备好的煮熟的豆角,一、二块糍粑或者糯米或者米粉,再在上面放一些阴米油果,异常可口。侗族的油茶因配料不同,可分为糯米粑粑油茶、糯米水圆油茶、香皮藤粑粑油茶、艾叶粑粑油茶、虾子鱼仔油茶、猪肝粉肠油茶等。均咸香可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吃完喝足之后肯定是开始正题啦。因为席间我有与同伴商量过今天行程问题,他们也想同我一起看看侗族服饰,了解侗族文化。我在昨晚已经向“猫王”打听好侗寨几家专业做服饰的地方,为什么说专业呢是因为侗族妇女其实都会做传统侗族服饰,只是有些年轻女生考出山区,去外地念大学之后侗族传统手艺她们渐渐忘记,而现在做的专业的(从工艺到制作)服饰的没有几家了,不过我可能好奇心比较重吧,我们没有直接去昨天打听好的几家,而是先选了路边一家小饭馆。(别误会,我们不是又去吃了)可能是时间比较早的缘故店里没什么生意,所以他家老板娘正在绣侗族便装腰带上的绣片,而我的兴致来了,拿了把椅子坐在老板娘身边看着她做(同行两个驴友貌似对这兴趣不大,王姐看了一会儿要走,武哥拍了很多照片之后也没了兴致,我就暂时和他们分开说一会这结束再去和他们汇合)一边看着她绣着,一边问着我想问的问题,来揭开这个神秘民族的面纱。侗族的传统衣服都是自己手工植物染的布料,但布料都偏硬,给人结实的感觉,其实很简单老板娘说他们用的是侗族自己织的布,织的密度相对更密,那结实程度肯定更好,而且在植物染之后会再拿棒子敲染布,一是为了让染布固色,而是使得染布更加结实牢固,这种染织方法已经流传千年。而绣片的绣法则比较特殊,我之前并没有见过,从布的正面看它是一圈圈向里绕的图案,但布的背面并不复杂,只有几根主线,我想拿着一块布跟着学,可试了半天都不会(也许是我手工不强吧),听老板娘说这种绣法起码要练十年八年的,跟着老板娘看了好多她年轻的时候唱侗族大歌的照片,而那些衣服都是她自己做的。
聊了好久,再初步了解侗服制作过程后告别了老板娘,起身和驴友汇合去侗族有名的染织作坊。作坊中真的有之前说到的染缸,煮锅,织布............
我毕设之所以选侗族图案作为切入点,是真的被图案背后这些织布老人所吸引,只能说如果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继承人,迟早有一天会失传,那这些美丽的图案就将永远长眠。
晚上我们先是去听了侗族大歌,没亲身经历一定想象不到它的壮观程度,表演时长1个半小时,它包含了好多有故事情节组成的侗族表演,用故事串联起侗族发展历程,很震撼人心。最吸引我的莫过于表演最后百人大歌和百人起舞,中央是侗族传统石子地,一般聚会时才会在这举行,可见它的神圣程度。
那晚饭自然变成了夜宵,我也终于如愿以偿的吃到了最最最有名的老凯里酸汤鱼。侗族嗜好酸味,自古便有“侗不离酸”的说法,他们自己亦称:“三天不吃酸,走保打倒窜。”在侗家菜中,带酸味的占半数以上,有“无菜不腌、无菜不酸”的说法。1.鲜活鱼用清水喂养一天后,在腮后第三片鱼鳞处横划一刀,取出苦胆;干辣椒切成碎块。2.取锅置火上,倒入酸汤,将鱼和干辣椒放入锅内,再放入花椒、精盐、桄菜一同煮至鱼鳞翻去时,起锅放入盘内,然后将煳辣椒面、木姜子油、姜片、葱节、精盐、麻油、酸汤兑成滋汁拌鱼食用。特点:汁浓味鲜,肉质细嫩,有独特风味。
第二天大概是这样的,揭开神秘民族面纱的同时让我对侗族人民有更加深刻了解,他们的淳朴善良真的是发自内心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