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是民间传统游戏之一,起源于中国,是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通信工具。古时放风筝不叫放风筝,叫放纸鸢。晚唐时期,人们在纸鸢上加竹笛,纸鸢飞上天后被风一吹,发出“呜呜,呜呜”的声响,好像筝的声音,于是便有了放风筝之说。
村里的人喜欢放风筝,城里的人也喜欢放风筝;大人们喜欢放风筝,孩子们也喜欢放风筝。风筝在天空中摇曳,鸟儿也在半空中翱翔,人们也总能在半空中找到放风筝的乐趣!
村里的人放风筝不像城里人那么简单,他们没有现成的风筝,得自己做,一做就是一两个小时。他们得先准备做风筝的工具,比如竹条,报纸,浆糊等,风筝的制作多半是十来岁的男孩女孩们,他们没有经验,就大概猜测该有的尺寸,来设置宽度和高度。风筝的形状各种各样:有蜻蜓状的,蝌蚪状的,王字状的,甚至是燕子状的等等。待风筝做好后,多半是三五个孩子们组成一对跑到田野里去放。他们没有大人陪伴,大人们都在忙着耕种农作物,无暇顾及孩子们放风筝的事。
放风筝还得选择恰当的时间,下雨天不行,没有风不行,火辣辣的夏天也不行;得是春天或是秋天,得风和日丽;这样一来风筝才可以飞得快飞得高。在一望无垠的原野里你会看见一群弓着背的大人们在田里忙活,你也会看见三五个孩子们的身影,你还会看见天上各种各样的风筝。它们有的飞得很高很快,有的飞得很低很慢,有的又飞得很远很远;风筝在飞,鸟儿在飞;风筝在飞,孩子们在跑;他们互相追赶着,有的风筝落地了,孩子们追着追着就停了;有的风筝飞得很远很远,孩子们追着追着摔倒了又起来追,追着追着风筝消失不见了,他们才失落地停下了脚步。风筝掠过每家每户的屋顶,掠过高山,白云,孩子们也在奔跑,跑过每家每户的田地,跑过每一年的春夏秋冬;后背上汗珠滚滚,倒也格外兴奋!
城里的人也学着村里的人放风筝,但又和村里人放风筝的方式不大一样。他们不用制作风筝,他们有现成的风筝,只需要到指定的店里付了钱便可以买上自己喜欢的风筝。风筝的形状也是奇形怪状,甚至比村里的花样还要多些,还要好看些。但他们好像又和村里人放风筝的方式有些相似。他们也得选择放风筝的时间,下雨天不行,没有风不行,火辣辣的夏天也不行;得是初春或是秋天,也得风和日丽。城里人放风筝不是孩子们成群结队一起去放,而是大人们陪着孩子们一起放。
城里人在美丽的公园或是广场里放风筝,在那里你看不到一望无际的原野,看不到弓着背的农民们,也看不到一片片金黄的麦穗;你看到的是穿得干干净净的大人们牵着穿得干干净净的孩子们的手在放风筝的身影。你会时不时还会听到一声声的叫喊声:爸爸,爸爸,快点,风筝要掉了,妈妈,妈妈,你看风筝飞起来了!孩子兴奋得像树枝上欢快的鸟儿,左蹦右跳,左唱右喊!风筝在跑,爸爸妈妈牵着孩子们的手也在跑,他们跑过了城里的每一座公园,每一个广场,也跑过了每一个春夏秋冬!
村里人和城里人都在放风筝,只是村里的是孩子们在放,城里的是大人们跟着小孩们一起放!风筝都在飞,飞得很高很高,成群结队的风筝井然有序地排列着,飞着飞着就掉队了,孩子们跑着跑着也掉队了,跑着跑着也都长大了!
放风筝,放风筝,村里的人在放,城里的人也在放,大人们在放,孩子们也在放!风筝里孩子们一个个长大了,又换了一个个孩子来放!他们依旧喜欢放风筝:这个传统的民间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