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小姐姐每次放学写作业时,都要把房门关起来。原本我是要过问一番,可是想到此前跟小姐姐说过,我会尊重她的隐私和空间意识,进门之前都要先敲门,经过她的允许才能进去。
怎么才能拿回一点点主动权呢?
在一次小姐姐写作业时,我敲门问她:“有没有需要我的帮助?”
小姐姐笑眯眯地回答:“没有,我自己可以解决。”
好嘛!这招不灵了。
然后,我询问了小姐姐的作业量,看了下时间。过了半个小时,小姐姐出来上厕所,我就问她:“作业写了多少?”
小姐姐说:“数学完成了,英语还有跟读。”
“那语文呢?”
小姐姐说:“语文有听写和作文。”
“嗯嗯,好,你写完作业我给你签字!”我估算了下作业量,心里暗喊,还好,老师给了家长这点小小的权限。
又过了20分钟,我敲门:“跟读完了吗?怎么没有声音?”
小姐姐说:“还没有,有单词不会,正在查。”
我主动出击:“我帮你查吧!我查得快!”
小姐姐快速把我的手推开。
凭我多年的经验,这其中定有猫腻。于是,我不动声色地拿起作业本开始签字。这一看不要紧,数学作业字迹潦草,计算题得数还算错了两道。
绝对的心不在焉。
收了作业本,我便假模假样地问她:“单词查到了吗?”
小姐姐没空搭理我。我想瞄一眼,她又把手机盖在胸前。于是我就出其不意地问她:“游戏好玩吗?”
小姐姐反应奇快地说:“我都没玩游戏,跟你说了在查单词!”
“这个单词挺难啊?查了这么长时间,让我帮帮你吧?”
“不用”
呦!诱供失败。
“你们班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
小姐姐来精神了:“妈妈,我跟你说,他们都玩王者荣耀,还有吃鸡。”
好嘛!这群小崽子还比我先进。
我又接着追问:“这俩游戏好玩不?”
小姐姐看着手机回答:“吃鸡我没玩过,王者荣耀我跟爸爸玩过两次,挺好玩的。”
还有同谋,这下可热闹了。
“那你现在在玩什么游戏?”我趁胜追击。
“变装游戏啊!”
哈,露馅了吧!
“那让我也玩一把!”趁机看了小姐姐的手机,果然是游戏界面。
我立马变得严肃:“不是跟你说过不能玩手机游戏,尤其是写作业的时候,你不是说查单词吗?单词呢?”我在手机上划着。
呵!网页搜索动物图片的,听歌的,最起码三个游戏打开界面。
小姐姐噘着嘴不开心:“为什么不让我玩游戏?奶奶就可以!”
每次遇到这种问题都是令我最头疼的时候。心理学上有个很著名的羊群效应。换言之就是从众心理。
如果单纯是小宝个人问题,很好解决,一般情况下孩子出了问题,都要在大人身上找原因。最近,姑姑给她奶奶换了款新手机,她奶奶整天很大声音地刷着各种视频;爸爸是游戏迷,一回家就打游戏;爷爷是个听书迷,睡觉也塞个耳机,我因为工作需要,也经常需要看手机阅读,这还真是有些棘手。
想到这里,我顺势把手机收了,告诉小姐姐:“你觉得你跟奶奶比谁年轻?”
小姐姐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我了。”
“那你奶奶有没有做过让你很敬佩的事,或者是又让你很羡慕的本领或者才艺?”
小姐姐摇了摇头,又不确信地说:“做饭好吃?
“除此之外呢?”
小姐姐不说话了,我语重心长地告诉她:“你奶奶在她小时候没有条件学习学习技能和才艺,所以她现在只能看看视频,做做饭。你看妈妈可以用电脑画图,还可以写书,爷爷会吹萨克斯,而且每天都玩花半天时间练习,你爸爸虽然没有文艺细胞,但是踢球很好!对不对?”
小姐姐点头:“是这样子。”
我趁机说:“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自己想想?”
小姐姐知道我的意思不吭声。
“你不是学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吗?该学本领的时候不好好学本领,长大了到老了只能像你奶奶一样没有拿得出手的本领,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只能躺在家里玩手机,你看对门瑶瑶奶奶,年轻时候学过跳舞,现在不是经常出国表演?”
看到小姐姐知错了,我见好就收:“好了,你现在自控能力还有待家长监管,使用手机的时候,必须我在旁边,你有意见吗?”
小姐姐没有回应,我知道她这是默认了我的决定。
化解眼前问题,掐断源头才是关键
为了截断源头,我找到奶奶跟她商量,把看手机的时间调整到孩子上学的时候,不要在她写作业的时候玩手机,最起码想看的视频的时候,声音不要开那么大,一来影响孩子写作业,二来也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为啥奶奶能看,她不能看。
随后我又找到爸爸,结果她爸不以为然:“我打游戏跟她有啥关系?”
我很生气:“你自己整天不带好作用,还带她打王者荣耀,不行我让爷爷来说你。如果孩子成绩视力下降,你就是罪魁祸首!”最终爸爸做出让步,不在她在家的时候打游戏。
正确引导,树立积极心理暗示
解决了源头,我就跟小姐姐提出建议,她写作业的时候,我在旁边看书,因为最近写书需要看些资料。没想到小姐姐很开心:“妈妈,你都这么大了还要学习啊?”
我抓紧时机现身教育:“那当然,学到老,活到老,不然到时候我可不想我的外孙孙女来问我,姥姥你怎么啥也不会啊!”
小姐姐格格格直笑,“妈妈,其实我有时候不是想玩手机,而是你老是陪小宝,不陪我玩,我就特别无聊,你要是多陪陪我,我就不玩手机了。”
我自责不已,自从生了二宝,我的时间精力就不怎么够用了,平日里光照顾二宝就已经让我心力交瘁,哪有精力兼顾小姐姐的心理需求。想到这里,我当下跟小姐姐保证:“这样吧!你每天写作业快一点,我把小宝放你床上,咱俩每天下两盘棋,怎么样?”
小姐姐一下子蹦了起来,“妈妈你太棒了!”
依恋理论之父鲍尔比的依恋理论指出:依恋并非来自母亲的喂食行为及人类性的驱力,它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虽然它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存在,但在儿童早期最明显,儿童只有把父母作为安全基地才能有效地探索其周围环境。
所以,当你家宝宝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做父母的不妨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下下功夫,只有找到了症结,对症下药,出其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