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科普作家格拉威尔对心理学关于刻意练习研究成果的推广,以及国内相关自媒体媒体的宣介,很多人将刻意练习等同于十万小时练习定律。但10万小时这个概数,既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也缺乏对刻意练习的深刻理解。
首先,不同领域与行业对练习所要求的时间并不相同。10万小时这个量级和数据,最早来自诺奖得主西蒙70年代在象棋行业开展的一个开创研究,而对于钢琴、游泳、医生等领域而言,成长为顶级专家花费时间从5年-20年不等。
其次不少需高认知资源的行业中成为顶级专家,练习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天赋占比更高。10万小时容易造成错觉,每个人练习时长达到就能够步入崭新阶段,其实不然。研究表明,有成就的科学家群体中平均智商超过125,而在律师、咨询等行业,从业者的流体智商(严格学术研究中,将智商分为流体智能、经验智能和反思智能)普遍高于其他行业。
其三,10万小时定律片面强调了量的积累,忽视了位居核心的刻意练习本意。在长期练习过程中,如果只是简单模仿、重复,时间精力投入再多也产生不了效果。就像很多职场老人在行业中呆了很久,也长期从事相关工作,却不能展现洞察与智慧。
要在领域中精进成为top型选手,一方面,要精心挑选领域,天赋决定占主流的领域并不合适。即使你无论如何刻意练习,囿于自身基础与能力,都很难跻身最前列。因为人类的基本智商遵从正态分布。如果以智商作为横轴,对应的人群数量作为纵轴,形成的图像曲线类似一口钟。心理学家将这个钟型曲线从左至右划分为9级。一前一尾,既天才型智商标准9及极其低下的标准1各占4%,其次是标准8与标准2各占7%,这两组是人群比例中的小部分。而标准7(标准4)、标准6(标准3)属于人群中的中上或中下水平,分别占比12%、17%,处于平均态的标准5占比20%。
在大致了解了人类智商结构后,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有78%的概率落在标准3到标准7之间,我们可以做的是通过刻意练习不断精进技能磨炼品质,从平均标准向更高标准努力。但个体能否最终跻身先进行列,天赋运气可能要大于后天努力。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运动员经过层层筛选,终其一生,也只能成为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垫脚石;而现在很多博士在攀登科研高峰时,难以完成学业中途被迫辍学或选择轻生。每天他们瞄准着全球4%,7%的顶尖学者和论文,但自身水平和能力却迟迟难以企及。发达的互联网和媒体让世界各个角落的顶尖牛人和小概率事件下的渣人都一股脑呈现出来,似乎他们都触手可及。其实是媒体扭曲了认知,在某个领域,你不得不接受人确有高下之分。
在认清世界的真实面目后,作为处于中间标准的普通平凡人,是否就丧失动力了呢。其实也不然,我们可以在某个标准区间内,接受标准9、标准8可能降维碾压的事实,不妥协,不气馁,也不急于求成,通过刻意练习,精进自我,在于自我的比较进步中,获得快乐。
另一方面,在某个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或存在天赋的领域,必须要采取正确的刻意练习,最大程度发挥优势。刻意练习的要点,一是难度适中,处于自身能力的学习区,走出舒适区却尚未达到挑战区。二是可接受他人反馈,同时能根据反馈进行改进。三是大周期下的反复练习。然而,也有相关研究指出,刻意练习理论提出之初,研究的对象和领域都是在认知复杂度较低的领域,比如游泳、象棋、音乐等,而对于需要调用多种认知资源的高复杂认知行为,并没有强证据证明刻意练习有效果。比如,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面对客户刁难的咨询师,他们如何练习呢?
这需要从两个层面来理解这个问题。
第一个层面,针对低认知复杂度的行为,刻意练习十分有效,其本质不是简单的时间累积下的熟能生巧,而是扩大我们大脑的长时记忆,通俗而不严谨的含义是扩大脑容量。所谓长时记忆,就像我们的电脑硬盘,当大脑需要进行运算时,要从硬盘中读取数据进入内存(内存心理学称之为工作记忆,即在大脑中可随时调取、用于运算的记忆区间)。顶级选手或专家,与一般选手或菜鸟的区别,一方面由于其工作记忆容量大,另一方面,其长时记忆也强很多。专家们的大脑中存储了巨量的结构化组块、模式。在面对同样问题时,他们的所谓逻辑思考,更多的是记忆快速提取,他们可以更快速、更直觉地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有价值内容。例如顶级象棋选手存储的棋谱模块多达5万-10万。
一般而言,心理学研究对刻意练习增强长时记忆有基本的建议:一是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核心概念,充分利用视听触嗅等多种感觉,以及尽可能模拟真实场景,对概念精细编码,赋予练习行为动作更重要的意义。二是尽量提取记忆组块的模式,也就是抽象层面框架,最佳的方式是树形结构,这也是人类认知最适合的方式。三是创造条件,多用活用,增加长时记忆被调取的次数。经过多次提取,长时记忆将会更为牢固。
第二个层面,面对高复杂度的认知行为,比如多方决策、规划咨询、高效管理等,没有简单的刻意练习模式,主流的学习理论也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情景化练习。在尽可能模拟现实的场景中去学习和培养能力,比如学习管理,不能简单学习理论,应该在具体的商业场景中讨论与决策,这也是商学院近年来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思路。二是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在模仿中学习。复杂认知活动中,首先找到线上或线下的榜样,以学徒的身份无条件跟随师傅,先不用所谓的批判式思维,要不断找到和学习榜样的隐性知识或解决套路,这些知识在书本中是找不到的。三是找到组织或学习共同体,共同摸索。不要独立练习,最好能找到一个学习团体,大家从讨论碰撞中学习,例如编写程序不是读程序书,而最好在程序员最多的github中直接解决问题,或者在社群和社区中,与其他群体互动,这也是挖掘复杂认知隐性知识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