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字的诞生,源于早晨看的一期TED的演讲-《如何真正做到有效沟通》。十几年来,因为一直从事学习发展工作,也会在不同的机会和别人分享沟通的话题,我自认为在沟通方面还算合格,起码有很多人愿意和我说说心里话,但听完这篇演讲,我还是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可以做的更好。
沟通,简单来讲就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和感受的过程,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沟通的初衷大多是为了达成一些目的,例如彼此学习,解决冲突,澄清误会,也可能是为了深入影响,获得理解,得到安抚等等。然而要真正达成上述的结果,其实并不容易。以下“四要三不要”原则或许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首先,来说一说“四要”。
一要真心倾听, 还记得在很多培训中,我会将听的繁体字写出来,古人将“聽”寓意为“用耳朵听,用心去听,用眼睛去听”,可谓全方位的做到“听”。现代文字,简化的只剩下“口”来听了,试想用嘴如何听的明白呢。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也习惯于未听先说,或打断别人,以为自己已经听懂了,其实也不过是用嘴在听,效果拙劣。
二要言简意赅, 英文讲要Be brief. 说起来似乎并不难,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有时候,我们甚至以繁琐复杂为乐。记得甄嬛体曾经流行一时,小侄女还试着写过一段,“方才在精练上看到一道数学题,出法极是诡异,私心想着若是这题让你来做,定可增加公式熟练度,对你的数学必是极好的。” 什么意思? “这道题我不会。”若是真正沟通时都这般进行,怕不疯都不行。还是简单干脆点吧,别让各位小主在沟通中失去了耐心。
三要心态开放。我们经常会和有不同观点,不同信仰,不同习惯的人沟通。 如果在沟通时,让这些信息先入为主,就很难做到心态开放,公平公正了。 我曾经有个坏习惯,就是在和任何台湾朋友沟通之前,都会想方设法让人家回答台湾是否属于中国。说“是”的,后面的谈话就顺畅许多;含糊不清甚至否认的,后面谈什么都觉得别扭( 国家应该给我颁一个爱国奖吧)。现在想想,这种说不清的先入为主的心态不知影响了多少沟通的效果。
四要顺其自然。 最开始学习辅导技巧, 知道了一套话术。 第一次尝试这套话术时,发现对方经常不按套路出牌。我让他先说说自己的基本工作情况,对方直接跳到下属的一堆问题;我让对方说说下属的问题,对方直接跳到老板的不支持; 该说到老板了,对方早就跳到客户了……当初为了符合辅导的话术,我会强迫人家按照我的思路来, 不知拧巴了多少人。现在越来越明白,心中不要有任何的预想,顺其自然的谈就好了。不刻意,效果反而好的多。
四要原则,是过往生活工作中的感悟, 也是提示自己要继续改善的地方。
接下来谈谈“三不要”。
一不要三心二意。我在讲课时,最介意别人一边敲着电脑一边听课,说实话,我会直接劝他们先忙自己的工作,要不就关掉电脑认真参与。还记得小猫钓鱼的故事吗,一个人要想一心多用,结果可想而知。沟通中,如果你在和这个人说着话,脑子却想着今晚要吃什么,怎么称得上沟通呢。
二不要喧宾夺主。 沟通课程里,经常会提到同理心,要共情,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现实生活中,这一原则经常被乱用。当一个女友和你沟通男友如何劈腿,如何负心,你会怎么做? 你可能会告诉她你的男友更加不堪,以此安慰。 可通常情况,这样的谈话接下来的结果是你的女友开始听你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完全忘了沟通之初是想得到你的安慰。等反应过来,下次想倾诉时应该不会再找你了。所以,沟通时,别总抢着做主角。
三不要引起冲突。六岁的女儿长大了,到了什么都懂,什么都不懂的年纪,最近开始喜欢“传话”。 有一次, 我也不知说什么讲到姥姥太爱操心, 没想到小家伙就在某一天对着姥姥说, “我妈妈说你太爱操心了, 多累啊。 ”这话如果是我直接说,可能没什么,但经过宝宝这么一传就变了味道。老妈训了我一通,“操心不就是为了你吗?”“ 好吧,我下次一定注意。”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中,我都特别不喜欢传话的人。 如果说话的人没有直接告诉我,人家可能还不想让我知道,那么第三个人来传话,会带了很多不好的结果。 稍有不慎,还会引起冲突。 所以,请对得起朋友的信任, 请不要将不该说的信息传来传去。
好了,就写到这吧。沟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让我们一起努力做的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