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这个话题前,有一个小故事。
2004年1月21日,星期三,早上8点30分左右,英国大东电报公司美国分公司(CWA - Cable&Wireless America)由于经营不善,不得不拍卖自己在美国的业务,这在美国是一件非常轰动的竞拍盛事。
大约有七家潜在买家的公司代表人员,一大早就来到曼哈顿的高级办公楼里,为竞标做好准备。
他们被分别安排到了互相隔离的会议室里,在接下来的21个小时里,除了上厕所,这些人就没有从这些房间出去过。
CWA为了这次拍卖竞标,专门聘请了华尔街最牛逼的银行家和拍卖律师,这些银行家和律师们也在这21个小时里,疲于奔走在这七个会议室之间。
一个月前,为了能够提高这次拍卖的影响力,CWA曾经做了一次象征性的拍卖演习,就是找几个自己人的公司,喊喊价,烘托一下气氛,在那次演习中,CWA的公司资产被估值到1亿2千5百万美元(125 Mil)。
然而1月21日的这一天,在正式拍卖竞标开始的21个小时之后,也就是22日的凌晨6点左右,竞拍的最高价还不到6千万美元(60 Mil)。
这些在华尔街叱诧风云的银行家和律师们,此时他们在另外一间面向中央大道的大会议室里,大眼瞪小眼,他们几乎一辈子都在忙活这些拍卖交易,可今天的情况,让他们束手无策,
接下来该怎么办?
谈判竞标系统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竞标系统解决不了问题,没有达成发标者的期望,竞标还要不要进行下去,是不是应该一开始就不应该竞标呢?改为分别谈判?
这个情况对于大多数销售是非常常见的情况。遇到一个客户,相谈甚欢,客户说我考虑考虑,究竟考虑什么呢?客户不肯现在透露。问客户说,现在有竞品吗?客户也不好意思说,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有什么竞品可以参考选择,还有,我应该问竞品什么问题。
这个就是摆在发标方的困境,我是应该一对一谈判呢,还是应该发个准确的标书,让他们开始根据这个标书准备方案,然后我来搞个评标。
几乎所有的商务环境里,人们都惊讶的发现,原来自己就是在用这么一种混合策略在谈判,无论是一个上门找机会的销售员,还是政府大型公开招标工程。
这意味着,你需要同时处理两种决策系统。而且现实中,他也是如此运作的。
CWA的资产拍卖,正好都反映了上面的问题。
2004年1月21日,在拍卖开始之前,CWA的银行家和律师们把所有的竞价者先叫到一起,和大家说,
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了我们的竞标规则,但请注意,这些规则有可能在过程中发生改变,但我们保证一旦有改变,会马上通知各位,我们保留随时改变竞标规则的权利。
古翰教授在事后曾经采访过这些银行家们,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回答,
类似的做法是为了保证竞标过程的灵活性,保护操作方(卖家)的利益。
随后,又采访了一名竞标参与的公司代表,他很坦白地说,
操作方这么说,其实对我们来说,当时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
“保证流程的灵活性”,这听上去很美好,可这恰恰成了获得竞标最佳结果的障碍,正是因为操作方没有能给出一个明确的规则来确保,什么时候、什么条件是竞标的结束,使得所有投标的人都非常谨慎和保守。
在CWA当天的例子里,所有的竞标参与者都只是老实的呆在了自己的会议室里,但谁也没有做出很激进的报价,因为他们的策略就是,既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结束,就保证自己能够不被踢出去就行。
而且,虽然CWA也做出了最后通牒,警告大家如果达不到某些标准就要让参加者出局,但犹豫的操作方最终也没有勇气做出这一步,他们非常害怕没有人投标怎么办。
这样一看,价格持续低迷的徘徊在6千万美元左右也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如果一开始就能给出明确的游戏规则,并给出慎重且可信的投标承诺,价格一定会比现在高很多。
不仅如此,冗长繁琐的竞标流程本身,也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玩家们都开始了解互相的情况和投标策略。
每一个参与的玩家,在进入竞拍之前都带着自己一个独特的对标的的理解和评估。甚至很多人最初的估价都是远远高于6千万美元的。
然而经过这么一个21小时的鏖战,或多或少,每一个人都开始犹豫,要么自己的估价太高了?要么就是别人都是错误的低估,自己可以用一个非常划算的价格得到标的?无论是哪种原因,大家都认为,不能积极加价。
简而言之,卖家一厢情愿的认为用长时间作战来逼出高价的策略,恰恰导致了大家的报价都十分的低。
到了1月22日凌晨3点左右的时候,CWA的银行家们向所有竞拍者宣布,
如果还没有进一步的加价,竞标就要结束了。
当时的最高价格是6470万美元,几个小时过去了,在早上7点15分的时候,CWA的人不得不宣布,竞标基本结束了,当时的最高价格是6620万美元。
可是CWA的人不死心,又出了一个主意,说接下来竞标进入最后的“幸存者环节”。
所谓“幸存者环节”,指的是每一轮价格最低的两名竞价者直接取消投价资格,直到最后一个竞价者留下来。
这是一个明确的竞价规则,CWA是幸运的,在几分钟内,价格开始飙升。
7千万!8千万!1亿!1亿2千万!
竞价一度进入白热化,很多竞标者惊讶地发现自己事先准备的价格根本不够。
当价格飙到1亿4千3百万的时候,屋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屏住了呼吸......
可你知道吗,此时还有两家仍然在继续!
这两家竞价者分别是萨维斯(Savvis)通信公司和戈尔斯(Gores)技术股份。
为了让这两家公司一分高下,CWA的人索性开始公开唱标,最后萨维斯公司以1亿6千8百3十万美元的价格获胜。
CWA最后的拍卖价格远远超出了他们自己的预期。
即使是这样,他们也没想到,第二天这个结果正式对外公布之后,萨维斯的股价就瞬间上升了33%,哈,这说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价格是个很划算的价格,CWA应该还能卖的更多。
不仅如此,还有更让人咋舌的事情。
在拿下标的之后,萨维斯马上就把CWA的五家数据中心,以5200万美元的价格转手卖给了杜邦法布斯(DuPont Fabros)数据公司,杜邦法布斯也是参加竞标的一员,说明他们两家私下达成了一致,也说明了萨维斯其实现金流紧张,如果CWA能够及时发现这个弱点,就不会让他们钻了这个空子,这是作为拍卖规则设计者的一个非常值得吸取的教训。
竞标的买家也有很多的教训需要总结。
最后的事情说明,至少一开始有两家人都是兜里带足了1亿6千万的预算来到拍卖现场的。他们都很幸运,卖方一开始的竞标策略很失败,21个小时都没能达到他们预期的一半,6千万美元,这个时候,只要任何一家,站出来单独和卖家说一声,
我现在一口价8千万!同意就成交!不同意我就撤了!
这样的先发制人的策略将会有奇效,两家人都非常可能在一亿美元就能成交。
可是,就是这样的好机会,七家竞标者没有一个人能抓住,相反,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看到整整40个小时里,75个人在8间会议室里,奔波不停,不睡觉,不洗澡,甚至连个外卖都没叫;到处是暴躁发脾气的喊叫,到处是抓耳挠腮的表情,到处是争执不下的冲突;其中的一名律师在40个小时结束之后,才惊讶的发现自己居然喝了30瓶可乐!
我们在现实的大客户销售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到我们不仅仅是和谈判桌上的竞争者在PK,同时也是在和谈判桌对面的甲方PK。
在这种情景下,你需要“谈判竞标系统”为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