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病,渴欲饮水,饮水即吐者,此为水在膈上,宜半夏茯苓汤。
半夏茯苓汤方
半夏一升 茯苓四两 泽泻二两 干姜一两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再服,小便利,则愈。
太阴病,渴欲饮水,饮水即吐者,此为水在膈上,宜半夏茯苓汤。
太阴病,嘴巴很渴,可是喝了水又吐,口渴想喝水,喝了水会吐,这是什么证?五苓散证,那么这个地方它到底什么地方跟五苓散证不一样呢?只要把这个地方抓出来就好了。首先五苓散证,口渴,喝水想吐之外,通常会伴随着小便不利,那太阴病就不一定有小便不利。另外就是五苓散跟这个方子在管的东西不一样,这个半夏茯苓汤。
阴病,下利,口渴,脉虚而微数者,此津液伤也,宜人参白术芍药甘草汤。
人参白术芍药甘草汤方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渴为主证的,拉肚子加口渴。太阴病的拉肚子,不是那么的渴的,就水泻的时候人会累累的但是却不会渴得很凶猛。那么如果你水泻的时候渴得很厉害的话,大概就是脉虚而微数”,虚或者微。
太阴病,不下利、吐逆,但苦腹大而胀者,此脾气实也,厚朴四物汤主之。
厚朴四物汤方
厚朴二两(炙) 枳实三枚(炙) 半夏半升(洗) 橘皮一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也是一个家常好用的方子,太阴病,脉比较沉,消化力量比较虚。又没有拉肚子又没有吐,所以这个人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太阴主症,只是觉得有一件事他很烦恼,其实人的肚子要大不一定是要肥,像我们有的时候因为气血状况的不同,这个腰围,2、3天之内就变化4、5寸这是很普通的事情。
太阴病,欲吐不吐,下利时甚时疏,脉浮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炙)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个方子才是标准的,那桂枝加芍药汤那个是表邪陷进来的时候,牵连着肚子绞痛,同时反证那个太阳篇里头那个桂枝去桂加苓术汤的正确性。因为这个地方是桂枝去芍加苓术汤。
太阴病,吐逆,腹中冷痛,雷鸣下利,脉沉紧者,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方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就是滑脉,拉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