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古为魏国、韩国、卫国属地,秦朝为野王邑,汉为野王县,明朝为怀庆府,清朝为河内县,管辖范围从济源到新乡部分地区。
在这边热土上,留下了千古灿烂的文化,还有数不尽的民俗谚语,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其中的一些给大家:
1
没做亏心事,敢上舍身台
关于这条俗语有一个传奇故事,说是古时候神农山下的村庄里有一个俊俏的媳妇,丈夫远在外地打工,孝顺的媳妇在家与公公一起生活。村中有一个无赖心术不正,多次调戏这个媳妇,遭到痛骂后便怀恨在心。在媳妇的丈夫回来后,无赖告称其妻与父私通。丈夫为试妻心,竟提出上舍身台考验其妻,其妻从容地登上舍身台并跳下悬崖。神农山里的舍身台是一座笔直独立的山峰,又叫舍身坛、悬坛,其峰顶平坦处仅有5平方米大小,仅有一条石径与紫金顶连通,三面皆为悬崖,台下是几十米的绝壁深渊。第二天丈夫到崖下收尸时,只拾得一块精致的木牌,上面写有“李耳接孝”字样。人们传说,孝女没有被摔死,而是在半空中被太上老君李耳的一只仙鹤救走了,村里也有许多人梦见孝女得道成仙了。这虽是一个民间故事,而且以悲剧告终,却褒扬了“忠孝”这人间最可贵的东西,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孝女的美好祝愿和无限哀思。于是,在当地就流传出这样一句俗语:“没做亏心事,敢上舍身台。”
2
神农谷里走一遭,百病不治自己消
神农山的峡谷沟谷纵横,峻秀壮观,景色万千,先祖神农氏在山谷里遍尝百草,后人因此称为神农谷。神农谷里植被茂密,草药繁多,有许多古老树种,如侧柏、黄栌、鹅耳栎等,树龄均在数百年至千年以上。尤其是黄连的发现,改写了黄连在河南绝迹的历史。神农谷里最多的还是中草药,有800种之多,如柴胡、山参、鸡头参、土蓝、连翘、金银花,在谷中均可看见。著名的中药珍品“四大怀药”原产地就在这里。“药王”孙思邈、“药仙”刘自然都曾在这里采过药。春季,万物复苏,山花烂漫;夏季,绿荫如盖,青翠欲滴,峰峦沟谷为原始或次生林覆盖;秋季,金色如画,红叶如火;冬季,银装素裹,冰挂、琼花点缀在重峦叠嶂之间。神农谷里到处都弥漫着大树和草药的气息。在神农谷里走一走,呼吸新鲜空气,进行全身心“药浴”,有利于祛病健身,因此人们都说:“神农谷里走一遭,百病不治自己消。”
3
嫁闺女,门婿到,毛旦不吹不上轿
沁阳的唢呐艺术历史悠久,早在公元1606年,明代朱载堉在唢呐八音孔的基础上,研制出“三眼管子”,并在沁阳九峰寺创建金鼓会,每逢农历九月二十三,各地的唢呐班都要在这里聚会。民间办红白事、寺庙开光、生日祝寿等,都要邀请唢呐班子演奏。沁阳的唢呐在历史上可分为四大家、两大派。四大家即张家、贺家、马家、贾家;两大派即以沁阳境内沁河为界,沁北派为张家、贺家、马家,沁南派为贾家。在四大家的影响下,沁阳市的唢呐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民间也就形成了“大花轿,麻金吹,麻金不吹不结婚”、“嫁闺女,门婿到,毛旦不吹不上轿”等俗语。
4
十三帮,一大片,不如怀帮一个殿
明清时期,由于盛产山药、地黄、菊花、牛膝四种药材的8个县皆归怀庆府管辖,因此,这四种药材被统称为“四大怀药”。沁阳曾是“四大怀药”的第一集散地。怀庆府的药材交易大会每年举办两次,分别在农历的五月二十和九月初九开始,会期15天。现今位于沁阳城内天鹅湖南侧的药王庙就是怀庆府药材贸易大会的中心。
药材商们为了防止行业中出现垄断投机、哄抬价格、以次充好的现象,成立了紧密型的行业联盟——怀帮。凡加入怀帮的商人,无论商号大小,都须遵守怀帮规章。面对怀药买卖繁盛带来的行栈租费高、花费大等问题,怀帮商人集资建立了怀庆会馆。货物到了销售地点,由当地的怀庆会馆负责接收管理,货物质量好坏由会馆评估,不至于贬价出售。怀帮商人资金紧张时,货物运费可向怀帮借支,待货物售出后再归还。
见到怀帮的药材生意日益兴隆,怀庆府其他行业的商贾也纷纷要求加入怀帮。各地药材商贾也纷纷集资,先后在北京、天津、武汉、禹州、西安、周口等大都通衢、水陆要冲之地建立了怀庆会馆。明清时期,怀药商人从沁阳出发,以舟车转运,渡黄河,入泗水,至禹州,然后过社旗,入唐河、襄河,可顺利将货物运抵武汉、长沙、广州等地。因禹州、武汉是怀药南下途中两个最为重要的中转站和集散地,建在这两地的怀庆会馆的规模也最为宏大,享有“十三帮,一大片,不如怀帮一个殿”的美誉。
5
“从南京到北京,不如怀川生意经”
“经”,是指生意经,其核心是指怀帮商人严密的组织机构以及诚信经营、精打细算的管理理念。清朝时,在山东的许多地方也曾流传过“怀川精,怀川精,到了济南府,一精也不精”的话。这里的“不精”,是指“怀帮”商人诚实经商、不以次充好的经营理念。“经”与“不精”,浓缩了怀帮商人诚信为本的立身准则,为他们赢得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带来了滚滚财源。
转载 张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