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去了趟天津,打着探亲的名义来了一次小长假的放飞自我。去之前做好了攻略,作为一个资深吃货和爱旅行的我,搜遍了各大旅行APP,搜遍了微博上去过的小伙伴的游记,经过了整理归纳,挑选出来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路线。
可是度过了三天之后。我发现,这个小长假,玩的很好,玩的也不太好。
是天津变了?还是我变了?
天津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个相对于北京来说,节奏比较慢,人也相对较少的城市,在我十年前来这里的时候,街道的早晨空空荡荡,时不时跑过一条流浪狗。我还记得姑姑带我去做摩天轮,那时的摩天轮对于我来说,就是爱情的最好的代表,那应该是两个相爱的人坐在摩天轮里,当它转到最高点的时候,两个人就可以永远在一起。而天津的夜晚是最美丽的,站在海河边上吹着海风,听着游轮的汽笛声。我还记得音乐喷泉的壮观,水柱随着节奏忽高忽低,像是在演绎一场优美的舞蹈。
一说到天津,大多人脑袋里立马会出现一个食物——煎饼果子,街边的小贩熟练的用绿豆面摊好一个加了果箅儿的煎饼果子,咬一口就是大大的满足。
所以那时的我认为旅行的意义就是去到那个城市,看属于它自己的独特风景,吃那里的地道的美食,如果我要是想去一个地方旅游,那必定是这两个原因的组合。
可是,十年后我再来到这个城市,我突然发现了旅行的新意义,我没有了当年的那种幼稚和只是来玩玩而已。我开始用另一种角度来看待这个城市。
这座城市变的物质化了,到处都是高端的商场,商场的商品的标签,只能让我这个穷学生皱皱眉头,轻轻抚摸一下带着蕾丝边的吊带长裙,然后转身离去。而当年的煎饼果子,也在大街上销声匿迹,好像从未出现过一样,在鼓楼的东入口,一家彭姐煎饼果子形象店前,慕名而来的游客排着长队等待着十五块钱的一套天价煎饼。
姑姑带我去的那家日料店也和我想的不同,随便一份寿司都要七八十,人均也在200以上,我点菜的时候都不忍心看价格,在心里告诉自己,只管吃就好,别的不要想太多。吃完饭结账的时候,姑姑拿出了会员卡,微笑示意服务员结账。
回来以后,我没去的时候那么开心了,我突然发现一个很悲催的现实,我和那个城市格格不入,我是一个和那个城市的人们有很大差距的人,或者说我是一个思想特别落后的人,封闭在一个小城市里,安逸的度过着每一天,看不到外面残酷的竞争力。
因为是一个人的旅行,我发现很多东西不仅我买不了的,还有一些很常见的天津食物,比如牛奶,在我们的超市只能看见蒙牛伊利等全国超市都有的牛奶,而天津的超市,甚至楼下的便利店,都出售的是海河的牛奶,直供本地,也只供本地。你也许会嘲笑我,只是一袋牛奶而已,什么牛奶不能喝?可是海河的牛奶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它的味道比普通的牛奶更香,而且价格也是一般牛奶的价格。
就连天津的好利来(蛋糕店)都和我们这里的不一样,这里的好利来是地方霸主,店员对你爱答不理,因为她们不害怕你不购买她们的蛋糕和面包,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是最好吃的,它没有可以与之抗衡的店。而天津的店不仅品种多,全面,而且因为竞争力很大,店员都很热情,生怕顾客不买。一直在推荐每个样式,而且全部可以试吃。
在我回来以后,我的心里只剩下惶恐和不安,还有我的弱小。生活在一个四线城市,上了一个本三的学校,身边的人贪图安逸,大家的水平,眼界,也都在同一水平线上。所以,我从未感觉到危机感,我只是想着可以在发达的城市过着体面的生活,可以在发达的城市有一个立足之地。
我要努力,让自己变的更加优秀,在不久的将来,站在这寸土地上,用坚定的眼神告诉自己,我可以给自己更好的生活。我可以成为这个城市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