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新菜菜
又到春节前的冬季求职季,单位收到一堆简历,来了很多实习生。恍惚间回到自己大学毕业找工作那会儿。
我毕业于一个地方性的二类本科院校。名不见经传,出了省人都没听说过这个学校。没办法,学习是菜鸟,偏科大王能拼进本科也是用了洪荒之力了。简历做了一堆,为了让用人单位在一堆简历中看到自己,我跟同学们把泡面的钱都省了出来,拍好看的照片,简历彩色打印。
我们是大学扩招的第一届毕业生,就业形式相当惨烈,反正7月份拿到用人单位合同的一个班里只有三分之一不到,这里面就有我。而且,我的第一份工作工资是同学的两倍。
当时在人才市场各个城市参加不少次招聘会后,结果都不太理想,录用单位要么民营企业要么工资少的只够吃泡面,后来就捏着简历不再随便投,招聘现场看到有用人单位成摞地当废纸扔掉,做一份简历一桶泡面的钱。
所有的幸运其实都不是偶然,肯定是之前不经意的努力,带来的必然。
跑了几个城市路费花光了,不敢回家过春节,也不敢跟父母要生活费,躺在宿舍里想未来的路该咋走,发呆到肚子咕噜噜叫的时候同一个系的老乡来电话了说有个单位要等用人系领导推荐了我。中韩合资企业,工资是当时毕业生市价的两倍,那一刻我以为天上掉馅饼了,我愿意被砸晕。
是省内另一城市一个挺大的新企业急需用人,直接向学校系领导要人,我是在工商管理系学的企业管理,八竿子沾点边吧,本人成绩一般也不善于交际根本不认识系领导,是学生会主席把我推荐给了系里,他跟我那老乡是同学。我在大学爱写作经常往系刊投稿,为了赚点泡面钱,给商场做过电视机促销,一个宿舍一个宿舍敲门卖过学习机护肤品,主持过迎新生晚会……,老乡知道我做过的实践活动,在系里急等报个名字上去却又不知道报谁时,老乡推荐了我。
于是我得多第一份工作,工资是同期毕业新生的两倍。
不要荒废在校时光,多方面学习,多锻炼多实践,即使你不知道未来的方向也要相信,每天一点积累,就是为未来制造多一点可能。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幸运。
收获一份工作,同时收获一份爱情,在新单位报道第一天,坐在我对面审核我简历的大男孩成为我现在的先生。三年后我们决定辞职到更大的城市定居,而我,那时候根本没想过进银行。印象中银行的门槛太高了,作为一个二流学校的毕业生,我再一次体会了一天投30份简历的豪迈。
第一份工作是外企,再投简历还是瞄准同类型单位,因为用人单位都要求有相关经验。我想着凭自己三年外企工作经验应该比刚毕业一张白纸强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三年后的我已经26岁,已婚未育的生育期“妇女”,用人单位既想要有工作经验的,又不想要来了没几年就要生孩子的。找了很多家几乎都是问,打算几年内生孩子。大抵是你都26了怎么着30岁前得生了吧,最后一家单位决定要用我,条件是写个保证书5年内不生娃。想想我要是签了,老妈老爹他妈他爹5年内会把我耳朵唠叨出老茧……不敢想象。
几个大型招聘会下来,筋疲力尽。甚至想过要么干脆生完孩子再求职,可是新来一个城市,零开始,租来的房子,生完谁带咋养呢。真的,那时候真有想过下辈子不做女人,赤裸裸的性别歧视嘛!
只能再去找,某个周六人才市场有个小型招聘会。进去后忽然觉得为啥我要找跟以前类似的企业或职位呢?好像用人单位的“工作经验”限制了自己的思路。多给自己寻找其他可能,后来,我就看到了正在招聘大堂经理的某大银行。要求:25周岁以下。我过去问了招聘的那个很美但不再年轻的人资部主管:26岁要吗?
然后我就接到面试通知,笔试,面试,英语口试。被录用的时候我还不是在编员工。因为编内员工的必备硬件我没有,比如全国重点大学一类本科211工程学校毕业,比如对口的会计金融专业。唯一救了我的能踏进这个门槛的,是我良好的形象,得体的谈吐和想得到这份工作的强烈愿望。我从未放弃过形象管理和自我修养,这是敲开求职大门第一张名片。
入行后,我跟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杠杠滴毕业生做同事,而他们大部分都是研究生。工作中得多他们很多帮助,学渣一枚的我领略到各高校学霸的风采,忽然觉得:如果我们开始没抽到一副好牌,但是通过积累和努力,手里的烂牌才有变成好牌的可能。
两年后,我生了娃。第三年,行里开始有了入编考试,每年一次在非编内员工队伍里选出前几名给予编制。后来,我就通过考核,成了银行的一名在编员工收入翻翻。名不见经传的二流学校毕业的我,跟211工程的高此生比,一点不差劲。
所以,不管自己的起点怎样,都要相信梦想,敢于梦想,相信自己。不放弃,努力努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