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人性的善与恶是某档大专辩论赛的主题,结果终还是没有结果吧!我道觉得讨论人之初的善与恶,没有实现意义。
现代基因学已经解密,人的性格与遗传有关,受某些激素分泌的作用。但人性是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价值观的行为表现,绝不是激素分泌的结果。
而人之初的所想所为皆出于本能,并无善与恶之分,有自我生存首要目的本源,但其具体行为是后天他来经验教训的结果,如家养动物失去某些野性特征一样,后天外部环境是决定因素中不可忽略的一环。
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其实质应是说人之初的性情是可教的,而一旦价值观行成后再改变就难了,有的甚至不可逆。
所以,人之初始的教育最关键,特别是父母给予的言行模范,过去我们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有富家纨绔、穷仔自奋的现象。
学校素质教育给予的是理性认知自我的能力,同样不可忽视且更加重要,尤其是青少年的两个叛逆期。教育引导的好,可以补充家庭教育的不足,甚至消解家庭影响的负能量。
现在的问题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家庭教育受社会大环境的冲击,影响力弱化是必然的,社会教化的必要性更加强化,人性恶化的主体往往是心生不满的人群,贫穷成为恶习的催化剂。
这充分反映出,学校与社会教育的缺失或弱势,加之家庭诸因的教训矮化甚至负效应,必顺触发我们应有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