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3月6日的例会直播中,脱不花提到:
今天罗胖还跟我说,我们一定要告诉同事,如果过去我们的产品好、专业能上线的话,今天得到上手的每个课程,不到惊艳程度是不能上线的。我当时就眼前一黑,啥叫惊艳?这就意味着不仅仅要要求你有严谨性科学性,还要有魅力。
得到3月4日上线的专栏,西方哲学课的确做到了一半,惊到我了。
这篇文章分两部分,一部分以问天2017这个得到用户视角描述发生的事情,一部分以得到品控手册为依据,分析为什么哲学专栏不合格。
从发刊词到最新一期周末问答,专栏更新了13篇文章,我写了18条留言,水平有限,被列入精选,并且能被其他人看见的,仅有2条。还有2条留言,系统通知列入精选,结果神奇的被消失了。
在最新一期周末问答的专栏留言中,我原本发出了4条留言,文字按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老师对所有问题的点评,似乎终结点都是爱与包容?
能否给出合理的解释呢,我实在找不到逻辑能够把这么多不同的时期不同哲学家的主张最终都用一个没有准确定义的爱与包容去概括。
明白老师指出以一统多的威力,但是如果什么都能用爱与包容解释,爱一切包容一切,是不是已经不是哲学,而是这种观点本身就变成一种无法辩驳的宗教?
老师要以爱为主题做教主?
讲哲学史的时候就如同数人名一样的叙述流水账,周末问答就变成了对用户名字和留言的简单复述,加一句话短评。
这样真的是一个能够交付的专栏作品吗?
得到的品控手册可不是这么描述标准的吧?
我怀疑这文稿是老师支离破碎的分天回复,然后由主编拼接而成的,前后文之间缺乏过度和联系,而且周六晚上只回答周一到周三提问,这种感觉完全割裂了周四周五的学习内容,因为老师解答的时候,明显是按每天进度来的。
看了周末问答,我终于解开了一个心中的疑惑。为什么平时的精选留言那么少,也没见过任何老师回复?
原来要把平时回复积攒到周末拼凑一篇这样的文章混更新?
得到真当我们用户傻了吗。
在晚上9点11分,我意外发现自己留言被选入精选了,而且还被放出来了,于是截屏记录了这么不同寻常的时刻。
对于这样的留言被公开,我是没有预期的,所以这是第一惊,但是接着发生的事情,就颠覆了我对得到的想象了。
具体时间无法考证,但是等我看见截图的时候,已经变成这样:
原来的留言,在专栏文章只有不到1000人阅读的情况下,点赞最高应该是到了25次,可惜没有截上图,只保留了一张18次的。
原来留言被放出,我只是隐约觉得不对劲,但是却没有想过,得到,这家标称自己是“高自尊”的公司,能做出这样的事,关键是还被人逮住了。
所以这是我第二惊。
为此,我专门新写了留言表示不满:
等了一晚上,终于等到了神操作,删掉高赞留言重新换成更容易有争议的放出?
我每一步都截图了,就是防止耍流氓。没想到得到的内容产品,也会做这样的事?
既然得到想通过更换精选留言达到某些目的,那么我干脆把它全部公开好了,也正好解释清楚为什么我的留言显得那么突兀,还是需要交代相应背景和证据的。
3月16日,系统提示我有留言入精选,但是在专栏下方,并不显示:
实在无法理解宗教如有正确的信仰,则应该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关怀与道德水平。
这个结论是如何从今天课程中推导出来的呢?
我想作为一个用户,订阅了哲学专栏,我原本期待的是收获哲学知识,享受思辨过程的愉悦感,并不愿意接受强行硬塞过来的价值观。
更换专栏已经发布的精选留言的做法,符合得到的价值观?
下面根据2017年8月31日公开的《得到品控手册》3.1.2版本内容,分析西方哲学课这个产品。
第一点疑惑,专栏内容不符合得到提出的价值观。
第7页(181页手机阅读版)描述坚守的底线也就是价值观中,最后两条
坚持科学精神,反对怪力乱神
尊重创业精神,倡导建设性
哲学课开始都是神话故事,这个没有问题,不扣第一条的帽子。但是这门西方哲学课目前更新出来的13讲中,罗列知识比例过大,创业精神和建设性的问题上是不是有所欠缺呢?
更可怕的并不是罗列知识,而是对部分在网上随处可得的知识信息,也作断章取义式的转述,这样的产品是不是符合得到品控里提到的价值观呢?
比如3月12日更新文章万物起源于水,主要内容是讲泰勒斯,你打开百度百科得到的信息,都比这篇文章内容要全面。
当然,有人可能觉得专栏文章质量肯定高过百度百科,问题就在于,你并不需要懂哲学,只需要懂语文,对比之后就能发现差别。
专栏文字讲了泰勒斯成功预言日食的例子,但是没讲如何预言的,作为一篇研究泰勒斯思想来源的课程,把泰勒斯描述成神棍?
文中试图讲述泰勒斯得出万物来源是水的过程,但是实际描述的就是泰勒斯出生地交通便利,所以泰勒斯能接触多个不同地区的神话故事,然后从神话故事中就抽象出都有水这个共同点,于是得出了结论。
这里最大的断章取义在于,泰勒斯实证观察自然的部分被省略了,专栏文字一句未提,不知道这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
第二点疑惑,专栏的精选留言标准混乱。
第37页 留言(小组)管理原则
10.1 衡量标准:是否对其他读者有参考价值、有启发或者有趣。留言是内容的一部分。
10.2 可以有反对意见,但必须有信息增量。
10.3 坚决不选纯宣泄情绪性攻击性留言,必要时拉黑。尽量不选对作者表达盲目吹捧崇拜的留言。少选长篇大论言之少物的留言。
10.4 根据情况适当督促作者回复。
10.5 在以上条件下尽量多选,是对用户的极大鼓励。
10.6 极有价值的留言和用户,养成随手拷贝记录的习惯,有助于之后推广和内容生产。
西方哲学课这个专栏和得到以前的任何专栏相比,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已经更新的13篇文章,截止到写文章时间(2018年3月18日凌晨2点),共计129条精选留言,没有一条精选留言得到作者直接回复。
但是,与此同时,作者在周末问答环节,重新复述留言用户名称,转述观点,然后分别加上了一句到两句点评。
第一周点评了25个用户,回答了开篇词加4篇导言内容。
昨天刚更新的周末问答,只解答了周一到周三的问题,点评了10个用户,而且解答方式是,周一的问题有用户提出的观点,恰好周三会讲,所以在文中出现这样句子:
这个先别着急,因为我们在周三就开始谈赫拉克利特
看到这样的内容,作为一个理智的用户,能不怀疑老师回答问题时间并非周末吗?这其实不是大问题,真正问题在于,这样明显硬伤的作品,是为什么可以交付呢?
周末问答的内容堆砌了30多位用户的发言,加上作者简短点评,这是得到专栏正常的问答交付形式吗?
如果仅仅只是一句话评价,为什么不能出现在留言下方,总精选留言数才129条情况下,老师回复30条的难度很大吗?
这就是为什么作为一名内心相信得到的用户,会写下文章开头留言的原因。
作为一门哲学课,留下具备思辨条件的思考题,但是放出的精选留言,却只有支持一个角度和方向,这是符合得到品控的原则吗?
专栏3月6日更新的近代哲学核心一课,留下思考题谈对康德一句话的看法:你不能只以别人为手段,而不同时以他为目的
当时我写了几条反对这句话的留言,发现精选的内容里就没有不同的声音。于是写下了这样的话:
连续3天了,我觉得正课还没有发刊词精彩。不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流水账一样的数哲学家人名?我压根没从里面听到任何智慧与新知!更好笑的是作为讨论问题的留言,为什么放出来清一色是同一个观点。难道没人说不赞成康德这句话,有不同理解?
我想也许是负责挑选留言的朋友,在精选昨天留言的时候,想起了要放出不同声音的标准,于是有了文章开头一幕的发生?
第三点疑惑,专栏内容是否有明确价值交付点
第38页 本期的内容是否有明确的价值交付点?
是否能给用户明确的赋能?
是否可以再接近他们一些?
能否出个题目让用户思考?
是否可以设计个小游戏和用户互动?
是否可以加入让用户分享/转发/保存等请求动作?
可否偶尔称赞/祝贺/感谢/鼓励一下用户
具体运营动作不追究,但是基本上后三条,似乎没有出现过。周末问答中集中提到那么多用户名字,其实会是一种很差的峰值体验,被老师点名很高兴,但是同时那么多人,似乎也不会有多高兴。
只关心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否能给用户明确的赋能?
这个问题以前我的答案一直是迷惑的,因为的确学得很迷糊,可能是天资愚笨加上还不够努力,所以未能初窥门径。
但是这次留言入选,然后被替换掉的经历,的确给我赋能了。
作为得到这么高冷的知识服务提供商的用户,我想最常被灌输的就是死磕精神,哲学专栏,我会和你死磕到底,直到你配得上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