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跟一个编剧朋友小聚,这位朋友跟我说,前几天他做一个梦,梦见一位少女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声称是他的妻子,原来少女是平行世界的来的,在那个世界两人是夫妻。于是在这个世界两个人也再度相爱。他兴奋的跟我说,决定把这个噱头写成剧本。
我听了半天,一方面觉得这位单身太久了都闲出幻觉了,另一方面这个故事咋这么熟悉啊,就想起了这部电影,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有一部电影就是类似的情节,好像叫什么《时间尽头》。”
“我靠,我刚想出来就被他们抄去了?真有平行世界啊,梦就是平行世界,他们在梦里抄得我!!”
似曾相识,就是我们常说的“既视感”,世界上70%的人都有过类似的感受,话说见怪不怪,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去刻意在意这种现象,其法语名称Deja Vu的音译“逮虾户” 都已经成为著名鬼畜梗了,没想到这个“既视感”最原初的概念,却成为这部爱情电影的灵感。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其实逃不出爱情电影套路“三板斧”(欢喜冤家、阴差阳错邂逅、狂撒狗粮),但好处就是用“逮虾户”这个梗,来完成旧瓶装新酒的设定,再加上李鸿其与李一桐建立起来的CP感,本片还是很有噱头的。
不过我觉得这个片子最值肯定的一点,就是作为一部纯爱片,电影看似超现实,却有着一定的理论基础,角色为爱孤注一掷的动机为疯魔,但电影本身主题则很理性。爱情,或是爱上一个人,看似不太需要逻辑,但恰恰是最需要逻辑和物理学的地方。
你有科学,我有爱情
有时候我们碰到某个陌生人和某个陌生的地方,从事实上来说你百分百确定没见过,却冥冥之中觉得似曾相识,好像在前世或者梦里见过,这到底是为什么?
如今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普遍认为就是无意识中的记忆碎片太多了,导致大脑顶叶皮层的相似度识别出现重叠,才会传递给我们一个似曾相识的感觉。说白了,就是我们接触新事物太多了,大脑不断的提取记忆或重复记忆时,运行出现了错误,才导致这种现象。
但如此科学的解释的显然不够酷,在科幻小说家的眼中,更希望把这种既视感的原因归咎于时空隧道,也就是平行世界,导致记忆出现了交叉。所以你遇到事情发生的时候会觉得好像哪里经历过。其实是勾起了你自己的记忆——另一个时空自己的记忆。
这也是本片的动机。
男孩林格无法接受女孩邱倩的死,选择一次次的重置时间,这样的设定不算新鲜,比如《与君相恋100次》大致就是如此,而该片则是用了“逮虾户”的梗翻新了一遍。
重置时间,会导致进入平行世界,在这个世界,女孩没有发生意外,但这个世界是没有你存在的,她根本不会认得你,而且重置时间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导致自己会衰老大约十岁。
所以本片的奇幻设定,属于典型的“私人订制”类型,即涉及到平时时空,也有着宿命论,甚至还有类似《初恋50次》“失忆梗”,可称包罗万象,把爱情电影常见的设定都用在这里。
但这一个随时可能崩溃掉的故事,因为逻辑上它不能自圆其说(比如男主角在这个世界的ID)。不过这影片非常幸运,刚好是一部爱情片,还是一部超自然题材的爱情电影。
这个故事里情感关系,是有着内在的因果,与大多数爱情电影类似,但在一些设定上,为了剧情需要难免会违背逻辑。这其实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编剧们在上课的时候老师绝对不会去教你这么做,但在私下,他们会告诉你,有时候为了更好的完成故事和制造戏剧冲突,必须要违背一些现实逻辑。
比如《初恋50次》中的失忆女主角,可以让她不睡觉啊,这样就不会失忆了,又如《触不到的恋人》里的男主角,按照剧情只要他在小屋中死等两年时间,就一定能见到女主角。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经常有人莫名其妙地出现或者消失,有事情莫名其妙地发生或者是被遗忘。如果这么说的话,这部电影在这一层面倒是完全符合爱情的视角,在这个角度里观察到的世界,的确充满了各种“命中注定”般的奇妙感受。
理科生的一见钟情
前文说的“逮虾户”,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就很浪漫了。
就是我们常说的一见钟情。
研究认为,一见钟情也是“逮虾户”现象的一种反应。
有时候,当你遇到某个人,会感到莫名其妙的吸引力,你会觉得对方身上某种特质是你熟悉的,因此也会被不由自主的接近地方,这一切都是大脑皮层传递给你信息,所以当这个人出现,足以让你大脑被错误的“激活”,我们称之为一见钟情。
比起“前世姻缘、缘分天注定”这种虚无缥缈的论断,用这种科学方式解释一见钟情,会更加让人坚信爱情的存在,而你就是那个正确的人。
这是《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的隐藏逻辑,埋得很深,但可以解释电影中爱情观。
两位“素不相识”的人,经过各种误打误撞,最终相爱在一起。而且经过了时间重置之后,女孩在这驳杂的世界里,依然能与男孩相爱。第一次时间重置,一开始是林格主动接近邱倩,使用浑身解数追求对方,最终打动了她,在异国他乡过着甜蜜的二人世界,典型的浪漫爱情故事。
而当第二次时间重置,林格瞬间又老了十岁,他不想再干涉对方的生活,刻意躲避着对方,甚至隐居到了国外(重置前他们生活过的地方),但即便如此,邱倩还能找上门来,在国外能遇到自己的梦中情人,这样的概率,不比彩票中头奖低得多??
而且为了给二者关系造成阻挠,电影还设置了一位高富帅,如果第一次时间重置,两人已经如胶似漆,高富帅无法介入,那么随着第二次、第三次时间重置,邱倩身边没有了林格,她还是单身,高富帅的感情攻势,依然无法打动对方,而妙龄少女却对孤独的半大老头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为什么?
这时候,我们的“似曾相识”逮虾户的作用就出现了,这比前世姻缘这种东西靠谱很多,电影表达的也比较直接,就是通过日记的形式,让女孩获悉对方的存在。但这也是剧情设定,因为真正起到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的,就是这个似曾相识的人和场景,可能是一句话,或者一段音乐,从而激活与另一个时空的你的记忆桥接。
所谓一见钟情无外乎如此。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改编自同名小说,是一封理科生写给世界的情书,告诉我们,在理性世界里,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生命,他曾经这样疯狂的爱过一个人。
理性之外的情感
如此浪漫的设定,但味道怕是苦涩得很。爱一个人,却无法与你分享爱的记忆和时光,甚至不再认识你——这无疑是一种残酷的爱情,或者,这样的爱情就不该发生,因为你无法改变结局。
残酷的浪漫,导致这部电影很好哭,女导演姚婷婷,曾经拍摄过《谁的青春不迷茫》,一部看上去很狗血但其实挺好看的青春电影,本片大致也是如此,一部俗套的爱情电影,但拍得很细腻,很动人。
张爱玲说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低下去,一寸寸低下去,一直低到灰里去。我们的女主角,标准配置的文艺女青年,却不知道自己终将陷于一个淳朴少年心海中的情网之中,对方甚至为此而不顾一切代价。
想起电影《剑雨》中那句著名的台词:
“我愿化成一座石桥,经受五百年的风吹,五百年的日晒,五百年的雨打,只求她从桥上走过!”
正如李鸿其饰演的林格,一次又一次的重置时间,看着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老去,说白了就是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对方的生命,为爱情,他可以疯狂付出。而当“逮虾户”而来的一见钟情发生作用时,女孩会发现自己所爱的人是一个中年大叔,人生的荒谬之处就在于此。
但更让人细思极恐的,就是其背后的隐藏逻辑。电影并没有表明林格重置了多少次时间,但从其最后耄耋般的容颜来看,林格为了救邱倩,重置时间的次数,或许要比电影中所呈现的更多。
其中有个特征,就是林格“唤醒”邱倩的耗时。
第一次重置时间后,林格简单的攻势,就激活了女孩的“逮虾户”效应。第二次重置时间,林格远离邱倩,但还是在异国他乡相遇,意外遗失的日记本,让邱倩仅用了一夜就被唤醒记忆。
电影中的“最后一次”,依旧是邱倩发现了对方日记本,但却始终怀疑日记记载内容的真实性,久久无法触发“逮虾户”。这个设定表面,随着重置时间次数的增多,对方平行时空的记忆就埋得越深,越难被激活。就好比两个人许久未见,各自很难回忆起以前的往事了。
电影仅仅表明这是林格的“最后一次重置”,那时却已经老的不成样,与之前天差地别,而邱倩也是花了好久才激活回忆,我们才有理由怀疑,林格可能重置了很多次时间,只是电影没有展示出来而已。
所以,爱情是有保质期的,因为物质和生理这两道坎。到了期限两个人的爱情还没有结合成亲情,那就进入爱情疲劳期,而林格的所为,则是让这个保质期格外久远,久远。。。
所以本片在这个超现实故事下的爱情观,就是很理想化,也很“保鲜”。爱情,就是被宣扬成高度理想化的东西,比起世俗的爱情,这样让角色每次都陷入“一见钟情”的保鲜感,而不会被世俗的纷争和物欲横流所打断。
李鸿其演得非常好,而女主角李一桐,在《射雕英雄传》她演了黄蓉之后,我就毫不掩饰的对她喜爱。她身上的灵气,那初恋脸,值得一个人为他付出。
片子最打动我的,就是陌生的父子相聚。范伟精湛的表演,与李鸿其面对这个不认识自己的“父亲”那种欲言又止的神情,深刻诠释了一个道理:
人总有各种愿望无法达成,于是我们就觉得那些未达成的愿望无比美好。事实上,如果真的满足了这些愿望,人们却又发现一直以来渴望得到的东西未必是自己真想要的,而自己也因此错过了很多。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是一部纯爱电影,但又不止于爱情。
回过头来,假如“似曾相识而产生的一见钟情这种爱情物理学真的成立,其实让他们相爱就很简单: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天他们能相遇,能就此在一起。但是,要能彼此一直守候,存在这种信心,不会中途变卦,则需要的异常强烈的爱。所以,这个故事尽管超现实,但是却道出了物理和逻辑所不及之地的真理。
记忆不能到达的时空——或许留有无法抹去的、真爱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