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我們的時代是一個團隊精神的時代。[1]祗有集體的思考、集體的計劃、集體的努力、集體的創作,集體的合作才能完成時代的任務。[2]教會也同樣需要團體事工才能更好的完成主耶穌所交付教會的任務。那麼團隊事工是不是有聖經的基礎呢?什麼是團隊事工?團隊事工有哪些優點?又存在哪些問題?如何才能構建高效的團隊呢?本文將從三個方面來探討。
二、淺談團隊事工的聖經基礎
1、舊約聖經中的團隊事工[3]
(1)以家庭為單位
在聖經創世記2章中神創造了一個家庭,家庭裡面有妻子有丈夫。對於一個小的家庭神都要求有團隊服事,那麼在神的家中有團隊服事是必要的。
(2)摩西生平中的三個實例
摩西一生中有三個例子可以說明團隊事工是很重要的。第一個是神差派亞倫來幫助摩西彌補摩西所缺乏的才能(出四16)[4]。第二個例子是當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後,摩西接受他岳父葉忒羅的勸告,任命他人來幫他一起解決百姓的紛爭(出十八14-21)。第三例子記載民數記,神任命七十位長老輔佐摩西一同為百姓代求且培養百姓有優良品德的屬靈負擔(民十一14-17)。
(3)樹的比喻
士師記中有個樹的比喻值得我們思考(士九8-15)。這個比喻的要點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職務,在一個教會中他們都是不可或缺的。他們應該是在一種團隊的基礎上,按著自己的長處服事教會的會眾。
(4)重建耶路撒冷
在尼希米記中,我們清楚的看到尼希米並不是自己去重建城墻,乃是把這一工作分配給以色列人,呼籲大家一起起來建造。並且揀選忠信敬畏神的人來管理耶路撒冷。(尼二17-18,三1-32,七2)
(5)謀士的價值
在箴言書中有三次(箴十一14,十五22,廿四6)提到需要有一群謀士,這是極其重要的。今天的牧師同樣需要一群有看見有能力的同工共同商議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神的命令。
(6)三股合成的繩子
在傳道書談到三股擰成的繩子不易折斷,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傳四9-12)。這些經文清楚的表明團隊事工是大有益處的,隊工之間可以彼此扶持,彼此幫助。
舊約聖經中的資訊似乎是大聲而且清楚地說到“團隊服事”。下面我們轉到新約看看耶穌以及使徒們對團隊事工的教導。
2、新約聖經中的團隊事工
(1)四福音書中的團隊事奉
馬太福音經常提到門徒群體,馬太認為門徒群體是一個情同手足的團體,也是一個有紀律的群體,也是一個宣教群體。[5]馬可福音與路加福音都記載了耶穌揀選並差派十二門徒,不是一個門徒,而是十二個,並且差派的時候也是兩個兩個的差派出去(可三13-19,六7-12,路六12-16,九1-6)。約翰福音強調個人與神的關係,強調愛,但從來不難看見門徒的群體性[6],因為主耶穌的命令是彼此相愛,彼此不是單獨的,而是群體的。
(2)使徒行傳中的團隊事奉
使徒行傳中保羅的宣教事工取得卓越的成就,與他的同工團隊有密切的關係,保羅是一位善於與別人同工的人[7],而在保羅工作的後期,保羅把領導權交給了以弗所的眾長老,現在各處似乎實行集體領導。[8]
(3)保羅書信中的團隊事奉
保羅書信中提到神在教會設立各種職分,聖靈賜給教會各樣恩賜,都在講明一件事情就是要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要變得成熟不是個人的事,個人只有在教會團契中才能夠成長,而且信徒不應該只是被動的接受使徒的事奉,也要積極參與到事奉當中去。而教會作為一個群體,也需要成長。[9]
(4)普通書信中的團隊事奉
希伯來書鼓勵教會的成員彼此建立,事奉是每個信徒都參與的任務。作者也描述了領袖和追隨者的責任:領袖要以身作則,贏取會友的尊敬;會友要效法領袖,服從領袖的指示,順從領袖的權威,配合領袖的領導。[10]
三、團隊事工的簡介
1、團隊事工的定義
團隊可以定義為:“兩個或更多的人,依照特定的方式來組成,並為共同的目標來努力”。[11]
龔平邦認為團體是由多數個人為了達成共同的目標而交互影響與相互依賴情況下形成的。[12]
團隊工作是一起工作來達到要求中的成果,而沒有失去個人本色。[13]
團隊也許是指教會、團契、執事會、籌備小組或機構等。一切為團隊,為實現團隊的共同目標,可以犧牲自我利益。[14]
綜上所述,團隊事工應是由優秀的領袖領導,選擇合格的隊員,有共同的目的,為了某項事工,各人發揮自己的才幹,委身一起完成工作,為了團隊的目標隊員甚至要犧牲自我利益。
2、團隊事工的優點[15]
(1)更有效的完成工作
團隊可以幫助個人完成獨立進行時無法完成的工作,如果隊員以團隊方式進行有效的工作,可以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工作效果。
(2)更有效的運用個人的天賦
團隊可以更有效的運用個人的天賦、恩賜和才幹。運用並發揮個人的天賦與恩賜,可以更有效的完成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團隊彼此彌補個人的短處
團隊事工可以讓每個隊員發揮自己的長處,彌補他人的短處,從而可以做到揚長避短,達到效益最大化的效果。
(4)團隊可以注入新的創見
隊員可以在團隊裡注入不同的意見,不同的觀點,不同的研究方法,從而相互碰撞,相互啟發獲得更新的創見。團隊的服事比個別的服事更能帶來注入新創見的益處。
(5)團隊可以互相制衡
團隊事奉可以彼此督促,彼此轄制,彼此平衡各人的危機,避免個人陷入罪中不能自拔的困境。
(6)團隊可以激勵隊員的士氣
好的團隊能夠彼此配搭,彼此提醒,彼此支持,彼此勸勉,彼此同心,自然能夠鼓勵和激發隊員的工作士氣。
(7)團隊鼓勵相異和多變化
團隊真正的力量就在這種特殊的相異性和多樣性。多樣性意味著隊員可以給你的團隊帶去獨特的恩賜與觀點,[16]使團隊能夠更加高效全面的運行。
團隊事工有很多的優點,但,有時也會產生很多的問題,下面我們轉入團隊事工容易出現的問題。
3、團隊事工的問題
1、隊員缺乏團隊精神[17]
很多時候難於建立成功的隊工,不是因為隊員之間缺乏合作精神,而是因為實際合作時,隊員之間沒有建立關係,工作時缺乏默契,只顧自己的工作,不能兼顧和理會他人,遇見困難,容易退縮,形成不了一個團隊。這就是缺乏團隊精神的表現。
2、隊工之間產生衝突[18]
在教會中,我們雖有同樣的信仰,但是恩賜才幹不同,雖同有一位主,但仍有不同的性格、生活方式、生命經歷等,如果不能好好處理這些差異就容易產生矛盾和衝突,
甚至可能導致權力鬥爭和教會政治。
3、多樣性帶來的挑戰[19]
貢獻的多樣性帶給團隊極大地價值,但也會帶來挑戰。有人的專長雲詞與你相異,有人對你的想法提出問題,有人過於歡樂無法嚴肅,有人恩賜才幹比你優秀,妳如何處理這些問題與挑戰?
四、探討建立高效和諧團隊之策略
1、建立團隊精神[20]
建立團隊精神,一定要有目標、有組織、有獻身,使同工們有參與感以及滿足感。訂立目標時要訂立大家可接受的目標[21],要讓團隊成員參與目標的訂立和改善[22]。從而是每個成員都有積極的參與態度,在完成目標時享受成功的滿足感,慢慢的團隊精神就被建立。
建立團隊精神,領袖要有正確的態度,要使同工相信團隊的功效,關心同工的成長,使同工有知識、技巧,使隊友之間建立良好的友誼。
2、建立有效的溝通[23]
建立有效的溝通需要了解自己的角色和發出的信息,要做一個好的聆聽者和有適當的反饋,留意溝通時的語氣、情緒,身體語言,注重溝通的各種層次。實際的溝通首先要糾正自己的心態,要肯委身建立有效的溝通,才能有有效的溝通,其次才是時間和方法等問題。團隊里必須有自由坦誠的交流,成員之間需要毫無攔阻的貢獻意見,坦誠的批評,傾述彼此間的心聲。[24]
有效的溝通可以幫助隊工加深彼此間的了解,建立隊友之間的關係,使成員之間能夠互相信任,有安全感和舒暢感。正如一句話所講“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
3、團隊領袖的自我建立[25]
團隊領袖要有清晰地方向,能夠有組織團隊的能力,能夠進行適當的計劃和管理[26]。領導者還需要能夠釐清各人的角色,消除隊工之間的衝突,得到隊友的信任。[27]團隊領袖還需要賦予成員有價值的角色,肯定成員努力的方法,傾聽成員的心聲,察覺隊員的反應,尊重隊員的意見,關心成員的福利。[28]
五、結論
團隊能以成事,乃因為這概念有扎實的聖經根據。[29]團隊事工可以更有效的完成工作,運用個人天賦,彌補個人短處,注入新的創見,彼此制衡,激勵隊員的士氣,鼓勵隊員的相異性和多樣化發展。雖然隊員可能缺乏團隊精神,產生衝突,給領袖帶來挑戰,但是,透過團隊精神的建立,有效的溝通,領袖的自我成長與建立,一定能夠構建一個和諧高效的團隊,完成神所交付給教會的大使命。
六、參考書目
巴喬治編。譚國治譯。《領導話領導》。香港:天道書樓有限公司,2008。
艾森著。朱柬譯。《團隊服事》。台北:財團法人基督教以琳書房,1985。
朱裕文。《教會的行政與管理第三篇》。講義。香港:建道神學院,2016年春。
吴蘭玉。《管之以理》。新加坡:協傳培訓中心,2002。
柏能·帕德森著。劉思潔譯。《教會的第二線領導》。香港:浸信會出版社,2010。
趙錦德。《策略領導教會領導錦囊》。香港:OnTrack Ministry,2012。
德里克·蒂德博爾著。陳永財譯。《靈巧好牧人牧養神學導論》。香港:基道出版社,2004。
劉忠明、盧龍光。《像樣的教會管理》。香港:福音證主協會,2009。
蘇文隆。《教會行政管理學》。台北:中華福音出版社,2004。
[1]吴蘭玉:《管之以理》(新加坡:協傳培訓中心,2002),頁254。
[2]蘇文隆:《教會行政管理學》(台北:中華福音出版社,2004),頁57。轉引自民國七十年十二月三日《中央日報》短評。
[3]艾弗森著,朱柬譯:《團隊服事》(台北:財團法人基督教以琳書房,1985),頁31-44。
[4]由於篇幅字數所限,在本文中所出現的經文均不附具體內容,只標明經文出處。
[5]德里克·蒂德博爾著,陳永財譯:《靈巧好牧人牧養神學導論》(香港:基道出版社,2004),頁60-63。
[6]德里克·蒂德博爾:《靈巧好牧人牧養神學導論》,頁87。
[7]吴蘭玉:《管之以理》,頁254。
[8]德里克·蒂德博爾:《靈巧好牧人牧養神學導論》,頁77。
[9]德里克·蒂德博爾:《靈巧好牧人牧養神學導論》,頁111。
[10]德里克·蒂德博爾:《靈巧好牧人牧養神學導論》,頁144-145。
[11]吴蘭玉:《管之以理》,頁254。
[12]吴蘭玉:《管之以理》,頁255,轉引自龔平邦:《管理學》(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0年),頁517。
[13]巴喬治編,譚國治譯:《領導話領導》(香港:天道書樓有限公司,2008),頁236。
[14]蘇文隆:《教會行政管理學》頁58。
[15]吴蘭玉:《管之以理》,頁255-259。
[16]柏能·帕德森著,劉思潔譯:《教會的第二線領導》(香港:浸信會出版社,2010),頁111。
[17]劉忠明、盧龍光:《像樣的教會管理》(香港:福音證主協會,2009),頁163。
[18]劉忠明、盧龍光:《像樣的教會管理》,頁167。
[19]柏能·帕德森:《教會的第二線領導》,頁118-119。
[20]蘇文隆:《教會行政管理學》頁58-60。
[21]劉忠明、盧龍光:《像樣的教會管理》,頁170。
[22]吴蘭玉:《管之以理》,頁266。
[23]劉忠明、盧龍光:《像樣的教會管理》,頁170-171。
[24]吴蘭玉:《管之以理》,頁267。
[25]巴喬治:《領導話領導》,頁244。
[26]朱裕文:《教會的行政與管理第三篇》,講義(香港:建道神學院,2016年春),頁11。
[27]劉忠明、盧龍光:《像樣的教會管理》,頁170。
[28]吴蘭玉:《管之以理》,頁266。
[29]趙錦德:《策略領導教會領導錦囊》(香港:OnTrack Ministry,2012),頁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