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云,什么是IOT。相信在这前,很多人已经或多或少的了解过了,甚至有很深的体会,这里用另外一个角度给大家展示一下,工程师的眼里的云。
这里主要从生产制造以及维护角度讲一下云的体会,也许很不透彻,但力求能提供大家一些另外视角的看法。当然,网上随便就能搜索出来的不会写太多,主要是写一些关于自己的一些体会,然后用举例的方式讲一讲。
听说云这个概念大概7-8年前,当时只知道这是一个很新的似乎很有前途的技术,但也有很多人在网络上抨击为骗局。真正接触相关技术是4-5年前。这时已经有一些空调厂家不停询问相关技术以及自己出资金打造自己的云系统。还有供应商来推荐自己的透传云芯片和方案。当时也不认为这是一个什么大不了的技术,好像是雷声大,雨点小,像是一个概念炒作,骗钱,圈钱。
为什么有这种想法?相信很多相关从业人员之前也处理过类似的技术实现。租用一个网络空间,上传一个采集程序,用来采集单片机通过wifi或者GPRS远程送过来的数据。比如现在主流挖掘机就都装有类似的远程数据采集模块,欠费后还能停机催款。这个跟现在火热的云有什么区别?老技术吗!为什么现在普天盖地的舆论,为什么之前没有受到重视,现在云的概念受到上到政府,下到企业的重视?
前段时间做相关云/IOT的项目,乘着这个机会看了一些相关的文章,同时浏览了微软AZURE云开放出来的其中一个SDK的源代码,把其中的大部分代码浏览了一遍,理了一下其中程序的脉络结构。发现技术上跟原来实现技术最大的特点和最大区别是---标准化,安全性加密:协议标准化(MQTT),加密的标准化(TLS),接口的标准(JSON),数据处理的标准化(schema),通信强制TLS通信加密。
标准化有什么特点?机械行业最典型的标准化产品是螺丝钉,相应的机械手册规定了全世界都需要遵守的标准,任何机器都能互换不同厂家的螺丝钉,任何厂家都能生产任何标准的螺丝钉。
现在螺丝钉是机械行业价格相当亲民的产品,都是按照重量跟大白菜一样称重交易,也是机械行业应用最广泛的零部件。类推CLOUD/IOT的标准化,那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布置云的费用将会非常非常的低。因为标准化可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并可以配置在生产成本最低的地球任何角落。 云的费用降低将比螺丝钉会有更大的空间。因为软件的生产复制不需要众多的产业工人,不需消耗很多能源,不需要投资昂贵的生产线,不需要采购原材料,没有环境污染问题。只需购买服务器,复制软件,写自动化部署脚步语言,几乎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制约进行无限的扩张。
这种低成本的部署推演下来,如果到达一定的装机量,研发费用几乎为零,因此产品费用几乎为零。
强制TLS加密,相当于执行非常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使用这类产品完全没有安全方面的后顾之忧,这样软件的维护成本和风险几乎为零。而不用担心生产中的质量控制,以及大批量卖出后的产品质量维护。
那么这种低成本又安全的产品完全可能成为自来水,或者电力,internet网络一样的基础消费品。谁都会用的起,到处都有,甚至就堆放在你身边,随手可得。
同时因为标准化,应用的难度会大规模的降低,无须了解其中的原理,只要跟使用电器一样,把插头插上,就可以马上使用了。这会产生规模化的协作相应,任何人,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利用。比如现在需要有跟资金相关的网络链接应用,绕不开的是通信加密和安全网络空间,如果CLOUD/IOT推广开后,那么这些应用就跟插上插头那么简单。
伴随着大规模应用和协作,会产生很多基础之上的创新产品和应用,就跟电力的普及应用,产生了吹风机,电视机,电冰箱等很多电器产品,wifi和智能手机催生了AppStore和无数手机APP 。从长远的时间维度和社会的广度来看,这是不亚于蒸汽革命,电力革命,或者最近的手机无线通信的革命。
从云的底层来讲,它可以连接很多之前任何独立的电器产品,机械产品:空调,机床,生产线,机器人,冰箱,电灯,鞋子(运动步数),帽子(体温)……获知它们状态,同时指示它们工作。像战场上的所有士兵都有通讯工具,随时接受命令,反馈状态,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战斗。
从云的上层来讲,可以收集无数数据,进行分析。具体的应用可以归结到数据库,大数据,AI . 这个方面对社会产生的作用可能都出乎我们的意料,比如现在正在重新流行的计划经济思潮。
相当一部分社会管理者认为之前的计划经济失败是因为无法采集足够信息和足够的计算处理能力。但现在万物万联能提供无限底层的信息,大数据能分析其中的规律,AI 提供相应的计算和算法解决方案,是计划经济发扬光大的好时机。也许不久的将来社会主义离我们也不会太遥远。
因此CLOUD/IOT很可能会重塑我们整个人类社会结构,绝对不是可以忽略的无关紧要的技术。
那么在这次汹涌而来的技术浪潮前面,我们能做些什么?
首先像水或者电力一样的基础供应肯定是被中国电力和通用水务这样的大公司垄断的。所以原来行业的巨头微软,亚马逊,阿里,腾讯都在大手笔的投入这个行业,力求作为基础原料供应者,这是他们角力的战场,也是他们的长项。
运用他们的基础产品,进行再次创新,应该是大多数公司可以选择的方向。比如以前是蒸汽纺纱机,现在改成电力纺纱机。以前没有电冰箱,现在利用电力创造发明一个电冰箱。
很多企业应该属于行业的巨头,有很多之前优秀和领先的技术积累,那么最简单和直接的方式便是把蒸汽纺纱机改为电力纺纱机。
我们不但要跟随这次技术革命,同时要赶快跟上。
这个类似汽车行业,小的类比就是汽车里面影音导航等电子设备,外资品牌出于各种原因都相对保守。这成为国产车跟外资车对比的一个亮点,很多人可能因为科技感和现代感,再加上性价比而抛弃外资车一样抛弃原来的行业领先者。
另外一个类比就是电动汽车,现在产生流行的看法是新的技术让大家站到了同一个起跑线,可以弯道超车。那么如果没有利用好这次技术革命进行产品升级,很可能在这次赛道中落后。
预计云的普及应用需要3-5年的过渡期,这个属于技术红利期,因为技术需要资金和资源投入,大多数公司是没有这个资金和资源的,只能若干年后应用成熟的技术。这个期间属于有一定技术和资金的公司红利时期。
那么哪些具体领域是可以切入的?
现在很多公司在做云,特别是很多专业公司。个人认为大多公司的方向不能跟他们重复,因为他们做的是横向扇出应用,会有规模效应和加速效应,非专业公司聚焦度不如他们,比如这个点投入的人力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在几个项目磨合后会产生自动化和模块化的应用产品,可以迅速降低成本和缩短开发时间。因此大多数人需要纵向,沿着行业和专业的方向做跟行业相关的部分,而不是流行的通用类型。
比如可以了解这些大公司制定的通用标准的每一个细节,了解其中的加密机制,协议机制,能够把他们打碎,然后尝试重新组合形成专有的创新,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探索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