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传统的方法
或许,面对日复一日重复的闭着眼睛都能干好的工作,你早已心生厌倦,想要做出一些改变,可是,我想做什么呢?我又能做什么呢?外面的职场又有些什么适合我的机会呢?面对这些问题,你可能自己探索,也可能寻求亲朋好友的建议,抑或寻求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按照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思路,一般会遵循如下三步:
确定职业目标。通过测试、沟通交流等办法了解自己的性格、需求、能力、价值观等,发掘“真实的自我”,听从内心声音的建议,弄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为了确保实现职业目标,你会将自己的兴趣、现有的技能与经验等资源进行整合,找出与目标职业的差距,然后制定相应的措施,弥补其中的差距。
采取实际行动。目标明确了,措施(方案)也有了,那么,接下来就是按计划去落实措施即可,直到实现目标。
这种“先计划,后行动”的规划思路是典型的传统思路。而且,这么多年来绝大部分生涯规划师都这样指导来询者。然而,《转行》一书作者伊瓦拉的研究却发现,这样的方法往往可能导致转行者一无所获,最初渴望的职业也永远无法实现。
二、 结症所在
为什么会这样?传统的“先规划,后行动”的方法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第一步:探索“真实的自我”
按照传统的观念,在我们想要转行,转变职业生涯之前,我们总希望对自己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进行测试、分析,其目的了清楚地了解自己,弄清楚“我是谁”,试图发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然后才考虑“我要去哪里”以及“我要怎么去”的问题。
可是,实际上,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黑兹尔•马库斯(Hazel Markus)的研究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可能的自我。什么是可能的自我?就是你对自我所希望、所预期、所恐惧。简单说,就是一系列心理测试,其实很难让我们明白自己究竟是谁,它的测试结果更多的是根植于过去。而可能的自我一部分基于当下,一部分基于未来。因为未来很多是不可知而模糊不清的,存在很多可能性,所以我们更应该通过实践而不是通过“反省”来了解“可能的自我”,另外,过多的“反省”还容易导致我们推迟行动,总是希望想清楚了再行动,而又总是想不清楚,所以最后可能就一直没有行动,转行也无从说起。
第二步:向熟悉的人要建议
当我们想寻求改变的时候,本能地会向家人、长辈、身边的朋友、闺蜜或者其他熟悉我们的人寻求帮助,期望他们能给出一些中肯的建议。然而,事实是,当我们要重塑自己的时候,那些最了解我们的人却最有可能阻碍我们,而不是给予帮助。他们更多的时候只能对我们现有的工作起到帮助。他们可能想要支持我们,但他们更倾向于让我们安于现状,甚至拼命地试图让我们保留那些我们想要摆脱的旧职业身份,想想那些在体制内的伙伴欲离开体制的时候,大多数的父母是持一种什么态度你就明白了,在你渴望转型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时候是起反作用。
第三步:追求一步到位
根据伊瓦拉的研究,职业生涯的转变平均需要3年时间,这个过程是最难熬的,心理学认为在这个过渡期,我们会有矛盾的心理:我们会在维持现状和拥抱未来间犹豫不决,在渴望牢牢地抓住过去和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未来的冲动间举棋不定。职业转型专家威廉•布里奇斯把这段从结束到新的开始之间的时间称为“中间区域”。这是一个“两不着边”的心理区间,这个阶段,我们的身份充满了变数,我们似乎已经失去了自己的落脚点,但最终会走向哪里,我们自己心里也不是那么的明朗,因为有很多“可能的自我”。
而传统的一步到位确定转行目标,然后做个决定,转身全力以赴去努力实现目标的方法显然与伊瓦拉的研究结论不同。
三、正确的方式
那么,相对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怎么样的?基于对39位中年转型人士的研究,伊瓦拉提出两个不同于传统的观点。第一个观点,我们不是一个自我,而是由许多个自我构成的整体,因此,我们无法做到将自己从旧的职业身份立刻转变为新的职业身份,或直接升级到2.0版本的新自我,想要重塑自我,我们必须经历一段过渡期,以此来重新思考并重新形成多种可能的自我。第二个观点,我们几乎无法通过思考来了解如何重塑自我,因此也同样难以按照计划有序地推进这一过程。成功的转型并非是因为在一开始就了解一个人内在的、真正的自我,而是来自对于可能性的想象和尝试。
基于这两个观点,伊瓦拉给出职业转型的非传统策略,这些策略是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边做边学”的实践方法。关键做法包含如下三个方面。
实验性的尝试
在转行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在明确自己的最终目标前迟迟不展开行动,只有不断地尝试各种具体的可能性,不断地实践,才能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我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副业”,承担临时性任务或者通过培训,在新的领域考取证书等方式来尝试,从而不断给转型目标添枝加叶,这样一来我们既可以尝试,也不会给当前的工作造成负面影响,也避免了盲目地朝一个特定的方向发展。
建立新的人脉
职业转型不仅仅是改变我们的工作,更是一件能够改变我们人际关系的非常重要的事情。熟人、邻居或那些在同一领域工作的同事,很少能告诉我们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因为他们和我们所得到的信息来源是相同的。所以,我们需要想办法寻找新的同类群体、导师以及实践群体。建立新的人脉,找到能够让我们钦佩的人、我们想效仿的人、我们想要与之共度时光的人及能够帮助我们的人。这些人或者团队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安全基地”,使我们能有勇气带着新的身份去冒险,提供我们转型的动力,并给我们提供一个专业领域的群体,在那里我们可以找到新的归属感,
为转变做出解释
从某种角度上说,这并不是转行的策略,但是,当我们经历无数个不眠之夜后下定决心,或者一段漫长的探索,最终离开原来的职业,转投一个新的领域,成为一个我们想成为的人,我想,我们是需要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转变做出解释的,唯有如此,方能使我们在踌躇中找到方向。通过在一些事件上附加特殊的意义,然后将其编成连贯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就关系到我们转型的下一步想要做的事情。这能使我们理清自己混沌不清的职业转型过程。
附:职业转型的9种非传统策略
1.先行动,再回顾
只通过内省发现不了真正的自己。你必须行动起来找到你新的思维和存在方式。
2.别拿自己太当真
不要再寻找你真正的自我了。把重点放在你想尝试发现的那些多种可能的自己上。
3.和矛盾共处
给自己一个过渡期,在坚持和放弃中转换。与矛盾共处比下一个不成熟的决定要强。
4.积少成多,不要一次到位
要抵制住“下一个重大的决定,一次改变所有的事情”的诱惑。运用小步快跑的策略,让每一个小小的胜利积累起来,引领你实现更大的变化,那些定义你工作和生活基本假设的大变化。接受曲线救国的方式。
5.试验新角色
挖掘一些能帮你感受新的工作内容和方式的项目。把它当作业余活动或平行的工作,从而能认真实验而不用承诺什么。
6.找到你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别太计较你想做什么工作,而是去找到你想成为的那种人和能为你的转换提供帮助的人。但别指望在你现在的社交圈里找到他们。
7.不要坐等灾难降临
不要等到真相显露的灾难时刻到来。运用日常发生的事情去发现你所经历的转变的意义。练习去组织和重新组织你的故事。时间会让它逐渐清晰。
8.退一步,但别太久
9.抓住机会
改变瞬间发生,而后又是新的开始。我们对大的变化有时准备的比较好,有时候却没有准备。抓住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