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朋友聊天,聊到最后朋友总结到:
”现在娃都是拼爹娘的时代,父母的资产状况决定你家娃以后会有个怎样的未来。”
so 问题来了
如果真的是这样,未来还有什么意义去拼搏改变呢?
原生家庭,除了资产方面对孩子未来有影响。
你说过的话,你做过的事,真的不会决定你有个啥样的娃吗?
首先我们来说说什么是“原生家庭”。简而言之,就是未经过重组,最初始的家庭。
在 0-3岁阶段,孩子从原生家庭学到最多就是“语境学习”,而对母语的习得也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简单来说,就是学会,什么环境说什么话。
除此之外,孩子成长过程中,始终需要有一个“社会模板”。
这个时候,原生家庭就充当了很好的模板作用。比如,男孩子会看着父亲,学习怎样成为一个男人,女孩子则会对着母亲学习怎样成为一个女人。这个时候,日常生活里,你的言谈举止就对孩子起着至关重要的过程。有些你平时不注意的细节,或者脱口而出的脏话,很自然的在某一个瞬间从你娃口中脱口而出。
所以别惊讶。
想想自己是否当了坏的模板,埋了不好的种子。
现在让我们回忆下
仔细回忆下
宝宝从出生那一刻到成长,你是如何呵护 回应他的。
一
Anxious——avoidant 痴迷依恋型
你很忙,你真的很忙,你忙于工作,忙于其他生活琐事。所以你似乎永远没有办法第一时间回应孩子的诉求,而你对孩子的回应也跟着你自己的节奏改变。怎么形容呢?
忽冷忽热。
空闲时,你对他百依百顺,陪他玩,陪他打闹,尽量满足所有要求;忙碌时,又无视他,任其哭闹。
渐渐,孩子内心渴望父母时刻满足自己需求,不容一分钟忽视。久而久之,孩子长大后,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在处理亲密关系上,就会变成我们听到的那种“夺命连环call ”,时刻需要得到回复,否则内心忐忑不安。
二
Anxious——ambivalent 恐惧依恋型
Disoriented 疏离依恋型
你忙吗?
不知道啊!
你或许忙,或许不忙。Whatever,你就是不想搭理孩子。他哭闹也好,吵闹也罢,跟你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你从不回应孩子任何诉求,然后他就这么成长了。
这个时候,孩子如果把这种状况归因于自己,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够好,导致父母对自己爱答不理,就会形成“恐惧依恋型”人格。他们害怕说出自己真实想法,恐惧因为自己,导致关系破灭,所以常常用“冷战”来逃避。
而如果孩子是把这种状况归因于父母,内心就会有很大的愤怒。久而久之,他们就不会向其他人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不希望别人对自己有依恋,高冷而孤傲的活着,人称“铁石心肠”。
那么正常状况是怎样呢?
secure 安全依恋性
这种人格的孩子,儿童时期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父母的反馈,长大后,善于与父母交流自己的情感,不过分依赖他人,内心满满的安全感。
好啦,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充满疑问的。
因为上面几种情况处于极端状况,而现实的人往往处于某几个状况的交织。
Anyway, 只要我们拿出真心去对待孩子,他们一定是能感受到的。
内容整理至黄先生的原生态家庭心理课堂
感谢关注公众号“木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