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当所有人都把这一天当成情人节来过时,我却回了汕头老家要去参加表舅儿子“出花园”。
出花园,对于外乡人可能有点陌生,通俗来说,就是成人礼。以前你是温室里的花朵,把你牵出去,你就要独自面对花园外的狂风暴雨了。当然,说是这样说,但出花园的人是十五岁的人,哪能真的“出去”呀。
自2015年毕业后,我就一直是每年国庆和春节,两个长假才回老家。不回去也好,免得总要去应付老爸的责问——关于我的工作,以及我什么时候回家考公务员。
要不是前天晚上,老妈打电话给我,估计是老爸让她打的,跟我说家里亲戚孩子出花园,让我回来一起给人请,顺便跟亲戚走动走动一下。我本想推辞不去了,但想到自己反正已经离职几天了,倒不如顺便回家休息一下,重整旗鼓再出发。
因为不是节假日,要买回汕头的火车票不难。我坐在火车上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疾驰而去的风景,想起了多年前自己出花园的情景。小孩总是期待变成大人那一天,我也不例外,所以到我出花园的时候,我是相当兴奋的。
早上五点,老妈就起床了。她不知道的是我四点半就睡不着了,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浮想联翩呢。老妈一起来,就开始忙前忙后,准备祭拜“公婆母”。“公婆母”据说是保佑孩子的神灵,我能快高长大就靠它了。
我不能像以前一样,等着老妈什么都弄好了,我要帮忙。可老妈说:“不用,不用,你就再享受一下。对了,把你爸叫醒了,让他去隔壁老人家门前摘石榴花仙草。”没错,石榴花在我们那里具有吉祥的意义,在一些祭拜场合都会在祭品上放上一枝石榴花仙草。
一切准备就绪,时候差不多,我们就进行拜神仪式。我先上头柱香,我来蜡烛拜神,就连最后烧纸钱,也是让我去点着火。
老妈和老爸的表现是截然不同的,老妈会把对神说的话说出来,而且是非常流利,那套说辞早已烂熟于心。内容包含对家里、对我的祝福,每次听都觉得老妈是个修辞高手。老爸就显得干脆利落了,跪下,双手合十,拜三拜,就礼成站起来了。
拜神结束,我就去洗澡,换新衣服。新衣必须是大红的,裤子是牛仔裤,鞋呢?则是红色木屐。我第一次穿还真不习惯,走几步会走掉鞋。我穿上新衣,我就在村里到处走走。
到了中午,就是请亲戚朋友来吃大餐了。为了请人,老爸特意请了村里专门给人做出花园酒席的老厨师来掌勺。大鱼大肉,美味佳肴,陆续上桌。我们早已期待已久。
作为出花园的人,我坐在正位,正对着我的是一整只鸡,鸡头对着我。亲戚中的长辈对着我说:“来,先吃个鸡头,将来才能出人头地,兴旺发达。”我并没有真的吃了鸡头,就是象征性地咬了一口。然后周围的人就纷纷说出祝福语,“吃了鸡头,出人头地。”“将来一定会有一番出息。”“小孩子,长大了。”
老爸则说:“好好读书,将来大学毕业,回来考公务员,就够出人头地了。”此话一说,其他亲戚也一一附和,分别说说公务员的好处什么的。我自顾自地吃东西,不知道多年后这将是我与老爸的观念冲突。
火车到了汕头火车站,我打电话给老姐,让她来接我。以前回家,都是老姐开电动车来接我的。“弟,我有事走不开,老爸去接你了。”这次有点例外。
我走出火车站,在一堆拉客的摩托车司机中,找到了老爸。他只和我眼神一对,也没说话,就走向他停车的地方。我就跟着他走。他虽然头上多了几根白发,发量也比之前见面时少,但走路的动作还是利索的。
在回去的路上,他驾驶摩托车,我坐在他身后。他偶尔问几句话,我都是敷衍地“嗯嗯”回应。在一个比较久的红绿灯前,他问我:“知道吧,有咱们潮汕的电影要上映了。”
我有点惊讶,他也知道电影的事,他可是常说看电影还不如买多几瓶酒来喝的;估计是一个星期前,我就发过电影宣传的链接给老姐,想她给我点赞,好让我获得免费电影票,老姐告诉他的吧。
“老姐告诉你的吧!”
“还用她说,你又不是不知道拍摄地点在哪,那可是在潮阳金灶镇。”
老爸是做货运的,应该跑过那边,更认识那边的人。说不定,还吃过演爸爸的郑鹏生做的小吃呢!
第二天,老爸开摩托载老妈,我则骑自行车去表舅预定的酒楼。现在人富裕了,不住平房了,都很少在家附近摆酒席请人了。地点变了,但习俗没变。表舅的儿子跟当年的我一样,穿着红衣服、牛仔裤,还有红色木屐。不过,他不像我那样不习惯。
同样地,那孩子坐在正位,他前面有一整只鸡,他要吃鸡头。周围人又有那番说辞。我以知道剧本的心态观看着。表舅也说了一番和我老爸当年说的类似的话:“你不用有太大压力,你以后只要考个公务员回来就好了。”又是这样子。
不过,奇怪的是,当别人都在附和时,老爸并没有说话,看了我一眼,就继续吃饭了。
宴会结束了,当我们走到门口时,老姐迎面走来。她递给老爸一样小纸片似的东西,然后跟老妈说她先载老妈回去。老爸说:“走,我带你去看电影。”
什么情况?老爸带我去看电影?我一时还难以接受,正发愣呢!
“还等我去抱你吗?”老爸已调转好自行车方向了。
来到附近的电影院,老爸拿出老姐给的纸片。原来那是电影票,还是《爸,我一定行的》的点映场。
“我们也来支持一下自家人的电影。”
就这样,老爸带着一直有点发愣的我进场了,在六排七座、八座。
观影过程中,老爸一直紧盯大荧幕,似乎被剧情所吸引。我则时不时地转过头看看他,想看看他有什么反应。
电影《爸,我一定行的》讲的是成绩一直很差的369,高中辍学后就到处混,到处打工,父亲则一直操心,希望他能有一份工作好好做。
我与电影中的369当然有很大差别,我是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虽然高考成绩不甚理想,但至少我还能顺利读完大学。
电影中的父亲说:“读书最重要,你爸就是因为以前书读太少了,才吃了很多亏。”这和我老爸的理念一样。所以,我一直都有一个好好读书的“使命”,只要我成绩好,其他事情都不用管。
当369以一种撕心裂肺的状态吼出:“我要出去闯,不行。,什么都不行,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才搞得我什么都不会。”相信不少人会有所触动。这是想挣脱束缚的声音,这是儿子对父亲反抗的声音。
电影中的369是典型的叛逆,而我则是不典型的叛逆。我的叛逆就是在不喜欢阅读的家里喜欢阅读。老爸看到我买书,总会说上几句,买那么多书干嘛,看了有什么用。
老爸只认为考公务员是最有用的,所以与公务员相关的他都鼓励。他听说党员身份有利于考公务员,他就总是鼓动我去申请党员。当我跟他说不想入党,觉得入党没意思,他就大发雷霆,破口大骂。
我大学快毕业了,他就让我抓紧时间准备,考个公务员回来。而我则觉得原来专科文凭不行,选择了专插本。当时,他还想可能本科生去考公务员更好点,就没怎么说我。
可到了我本科毕业,我说我要在广州工作,他又反对了。“怎么了?读了那多书,不考公务员,还不回家了!翅膀硬,想到处飞呀!”后来每年放假,我回家,他就不再和我说话,就是偶尔听说有亲戚考公务员,就随口一提问我考不考。
我正回想着与父亲的过往,却听到附近有擤鼻子的声音。我转头一看,原本一直是硬汉形象的老爸落泪了。大荧幕正上演的是369父亲与369争吵的戏,“我的脸都被你丢光了。”
不知,在老爸眼里,我毕业三年赚的钱还没刚毕业一年的表弟多,会不会让他丢脸。
在回家的路上,老爸似乎有点累,骑自行车有点力不从心。
我说:“让我来载你吧!”
他不说,默默停下来。我接过车把,脚一蹬,就载他前行。还记得,小时候学骑自行车,老爸坐在我身后,两脚蹬地,帮助我保持平衡。
“读书,写作,这些我都不懂。你做的工作,我都不懂。没什么能帮你,支持你的。你只能靠自己了。”老爸坐在后面,似乎自言自语地说了起来。
我一边骑,一边流泪。
“我知道你又离职了,这样可不行,要考虑清楚了,不管做什么,要脚踏实地好好干。你可别忘了之前说的,你想做跟我不一样的事。不会轻易放弃,不能动摇。”
我点了点头,也不知说什么。弯弯的月牙下,两个男人默默前行着。
过了几天,老爸送我去火车站坐车。快要进站时,我回头说:“爸,我一定行的。爸,我一定会回来的。”
他笑着点点头,然后就转身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