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儿童霸屏朋友圈。我正整理书橱,整到一本童书,后又理出一本,居然两本。一本《莫吐儿》少年儿童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出版二印,姚以恩签赠有健同志。另一本《莫吐儿传奇》,双桅船经典童书,上海译文和少年儿童出版社合作二零零七年出版,姚以恩题词:“这个译本已经五十一岁了,送一本给安娜·卡尔玛多娃总领事留作纪念!姚以恩 2008.9.26”;还钤印两枚,“姚以恩”和“不厚鲲鹏不薄鸟”。
我对肖洛姆·阿莱汉姆、莫吐儿、姚以恩一无所知,买它们是因为签名和题词。正是无知者无畏,才能与一些书结缘。收《莫吐儿传奇》有点波折。在孔网付了款坐等收书中发现书往别处去。问店家什么情况,店家让我退款,我坚持要书,最后还是退款,不想两空。几个月后发现店家加价重新上书,讨价还价还不动,再次见到不想错过,咬牙成交到手。对一本书念兹在兹,总觉得书里藏着迷人的故事,非我不能发现。
中文读者读到外国文学作品,跟译者、出版密不可分。一九五六年少儿出版社编辑李俍民慧眼识珠写信姚以恩请他翻译《莫吐儿》。当时姚以恩对《莫吐儿》和肖洛姆·阿莱汉姆也很陌生,谁想到这本书和作者会影响他的一生。一九五七年各界开展整风运动,姚以恩也参加积极分子座谈会。期间碰到出版社送来《莫吐儿》样稿,姚以恩请假校对,没有在会上畅所欲言,后来就避开错划成右派,逃过一劫。一九五七年九月《莫吐儿》出版,不少读者好评。姚以恩从翻译《莫吐儿》开始,对肖洛姆·阿莱汉姆的兴趣不断,收集资料研究介绍,甚至吸引其他犹太作家与他往来。难怪当读者带着《莫吐儿》拜访姚以恩时,姚以恩在书上题词,“这本书让我躲过一劫,也让我‘折腾’了一辈子。”《莫吐儿》和肖洛姆·阿莱汉姆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
肖洛姆·阿莱汉姆(1859——1916)犹太裔乌克兰作家。十三岁丧母,后娘刻薄骂人不同样还不吐脏字,他记下来编成词典当笑话读。他遭遇民族歧视和压迫,为了生存和养病颠沛流离。一九零六年流离到美国,马克·吐温来接,受到文学界的热烈欢迎。可惜在美国一年多写出来的作品反响不大,不得已回欧洲谋生,写莫吐儿,写自传。一九一四年为躲避一战,拖家带口从德国经丹麦又去美国,生病的长子滞留丹麦不久夭折,肖洛姆·阿莱汉姆也病逝美国。肖洛姆·阿莱汉姆是职业作家,写诗写小说写戏剧写文学评论。他的小说夹杂自己生活的痕迹,描写小人物的悲欢,充满着“辛酸、感人的幽默”,被人称为“犹太的马克·吐温”,“犹太的契科夫”、“犹太的狄更斯”。他只想做自己,“我是肖洛姆·阿莱汉姆”。姚以恩是懂他的,那枚闲章“不厚鲲鹏不薄鸟”可以作证。
《莫吐儿》以儿童的视角讲莫吐儿一家人困苦的生活。虽然是儿童文学作品,更易引起成年人的共鸣,尤其是生活困顿还对生活抱有幻想的那些人。莫吐儿有什么坏心思,所做所想不过是找寻、制造生活的乐趣。最早的一九五七年版和再印的一九八二年版的《莫吐儿》只有十章,没有莫吐儿一家人去美国的经历。读时疑惑这么少的内容分明是短篇小说,哪像中篇。二零零七年的《莫吐儿传奇》内容增加到十八章,还多了二个短篇,依然不是四十章的全译本。这对读者和译者来说不圆满。
世界没有悲剧和喜剧之分,如果你能从悲剧中走出来,那就是喜剧;如果沉缅于喜剧之中,那就是悲剧。别看莫吐儿年龄小——九岁,却有本事把悲剧过成喜剧。莫吐儿的爸爸疾病缠身,家里卖书卖碗橱卖沙发卖床卖被子给他治病。莫吐儿观察各种买家的表情和动作,开心极了。妈妈动不动就哭哭啼啼。哥哥总找他的茬,骂骂喋喋又动手动脚。生活这么难,莫吐儿又是没爹的孩子。他一点儿也不阴郁,没爹的孩子更容易有人护着。邻居彼西亚家有十多口人,还是争着让莫吐儿到她家去小住。莫吐儿可没有闲情悲春伤秋,他忙得很,忙着跟小牛做游戏,忙着品尝刺李的味道,忙着数邻居家的甜樱桃,忙着赚钱。他到唱诗班学徒结果帮人带小孩;陪孤老头过夜,老头神神叨叨要吃他。帮哥哥卖饮料被警察追,卖墨水墨水成灾,卖老鼠药一街的人都打喷嚏。每天都如过山车,惊喜与惊险如影相随。生活会变好吗?生活会继续,未来会越来越好,一家人踏上了去美国的旅途。
不论我死在什么地方,请不要把我同贵族、名流、富翁们葬在一起。要把我葬在普通的犹太工人、真正的老百姓中间,让我的墓碑能够点缀周围普通的坟墓,也让它们来点缀我的墓碑,就象我在世时淳朴正直的人民 使自己的人民的作家增加光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