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接触到三毛的作品,自此便沉迷了,深深崇拜着这样一位勇敢,随性,执着的女性。她的经历充满着故事性,她的作品更将我带入一个未知的世界。先后看过《撒哈拉的故事》、《走遍万水千山》、《温暖的心》、《哭泣的骆驼》等,但最喜欢的还是《撒哈拉的故事》,沙漠中的中国饭店,落后文明的娃娃新娘,令人惊骇的沙漠观浴都依然留在我的脑海中。
《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以探索的态度在粗旷的沙漠过精致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必然是费一番心思的,却也是充满情趣的,因而读者从她的作品中才能读出那么多小幸福,引人入胜。同时,荷西是一个充满冒险精神且风趣的人,荷西对三毛的挚爱,荷西天性对生活的热爱和他对三毛的包容与三毛浪漫的情怀相结合必然会使艰苦的生活也有色彩。《走遍万水千山》仍是一路流浪,可此时却是心灵孤单的行走,荷西走了,三毛再也没有在帽上插把香菜当花的心情了,也没有人陪她去遥远的海边,也没有人让她在荒山里奋不顾身的去救了。没有荷西的三毛,心死了。
我又看了《三毛的私家相册》 ,全面的了解了三毛的人生经历。看到了三毛的照片,她就如我想象的一样美丽,魅惑的眼神,充满异域风情的着装。我们不能否认姣好的面貌带给女人的自信,也许这也是三毛追求者众多原因之一吧。但三毛的魅力更是来自于她向往自由的勇气,谈到这,不得不说一说她的家庭。除了说走就走的洒脱,开明的父母,殷实的家庭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接受初中未毕业的女儿辍学,在家自学。当律师的父亲为三毛提供经济支持,让她走出台湾。父母的宽容让她走远一点,走的再远一点。我想,人的一生有很多拐点,走上了某个方向,人生便会截然不同。就如三毛在中学数学老师那受辱,尊严受伤辍学在家遇到顾福生,学画有成却又发现了文学天赋,进入文化大学学习,初恋失败,西班牙学习,这一切像是冥冥之中的指引,将所有事情串成一条线。
关于三毛的自杀,荷西的死亡毫无疑问是一个重大打击,然而成名之后的种种压力也不可忽视,被人窥探的生活,无情的剖析,没有根据的传言与怀疑,对于心灵敏感且爱人死去而空虚的三毛来说都是伤疤。自杀需要勇气,而她本身充满勇气,渴求自由,谁知自杀不是另一种流浪?
也许三毛定是一只要终生飞翔的鸟儿,流浪就是她生命的本义。假如,她向初恋逼婚成功了或是与德国教师成功结婚,那也许就是这只鸟的囚笼,也许三毛就此安定下来做一位贤惠的太太,哪里还有与荷西的暖情以及《撒哈拉的故事》的精彩呢?三毛始终做着一个拾荒者的梦,三毛一直在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