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就是你常常听人们说‘我正在重读……’的那些书,而绝不是‘我正在读……’的那些书”-卡尔维诺。《小王子》无非就是这样一本书。《小王子》我读过,感觉是写给大人看的比较生硬的小说,周保松先生作为一个政治哲学学者,又能从中读出什么滋味呢?
周保松先生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位政治哲学学者,《小王子的领悟》是周保松读《小王子》的读后感。书的前面,刘瑜说:周保松是我认识的同龄人中最像“一团火”的。这是很高的评价了,用周保松自己的话,他应该是驯服了自己。
小王子为何要离开心爱的玫瑰
周保松的问题是:既然小王子爱着他的玫瑰,那他为什么最初要离开玫瑰呢?是因为不够美吗?是因为厌倦吗?是因为玫瑰不爱小王子吗?都不是。是为了避免更多的误会对彼此产生更多的伤害。小王子跟玫瑰彼此都非常在意对方,非常重视这段关系。但他们不知道怎么样相处。所以小王子觉得在那个状态之下,他真的是不懂得玫瑰对他的爱。而同时玫瑰也不懂得小王子对她的爱。但又同时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误会,并因为误会而产生很多的伤害,所以小王子选择了离开。
而周保松先生为了解答上面的问题,重温了好些电影,例如《恋恋风尘》、《情书》、《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和《山楂树之恋》等。其实一些朴实的道理,不是听听就懂的。
商人能否贩卖朋友
周保松先生列举了一些不应成为商品的东西:友谊、爱情、教育、医疗,等等。他说:出路无非有两条:消灭商品经济或是超越商品经济。我倒是比较看好这样一种可能性——随着某种意义上“共同富裕”的实现,人们将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进一步找到前进的方向。我能看出周保松先生的担忧,也体会到了商品经济对社会关系的改进。但“欲望无限”的人类终究不会在“钱”这棵树上吊死的,毕竟,钱能买到的东西,不足以满足人的贪婪,所以不用担心所有人都变得唯图是利。
驯服是什么
驯服是《小王子》的关键词,书里的定义是,建立关系。
而我理解的“驯服”,就是一个主体向某个人或物事倾注心力。
“他她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对其投入情感。而这种情感,极有可能是单向的,不求回报的。或回报就在投入情感的瞬间已然产生。对不同人/事/物的投入,回报就是使个体差异化,使个体成为一个具有独立品质的人。
驯服更多的是向内的一种努力,有外部的回应固然好,没有也不打紧。比如向子女投入心力,才能成就父母——父母抚养子女的回报就是获得了为人父母的体验。
就是这样一个一个的“驯服”关系,仿佛生命中一个一个的锚,定义着人这一生的航线。驯服就是执迷,就是用心地生活,就是对自己负起责任。
周保松说,有一些东西是不值得“驯服”的,比如权力、金钱和虚荣,这些只会使人活在孤独的、非本真的和异化的状态,而不会教人活得幸福快乐。
周保松先生的《小王子的领悟》如迷茫中的光,如海上的灯塔,照亮了读《小王子》时的迷茫,又如远处的美景,深洞中的灯光,吸引着我们读《小王子》。而我再次拿起了《小王子》,同周保松先生一般细细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