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朋友谈他女儿,今年考上一所重点高中。还在放暑假,学校就给她布置了一大堆作业。这些作业里面有一项是背诵《老子》。
面对这个艰巨的任务,朋友为了鼓励女儿,给女儿承诺:给你一个期限,如果你在这个期限里背完《老子》,我给你200元钱。如果你能提前一天背完,一天多加10元两天多加20元,以此类推。
结果朋友被女儿的回答打击到了,“我不稀罕!”。朋友女儿一点没兴趣。朋友在感叹现在的小孩200元是都瞧不上眼了吗?
我认为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很多家长都存在这种现象,用物质化来奖励孩子的进步。特别是老一辈的爷爷奶奶辈份的,他们觉得这样做很诚恳,大家不都这样做的呀?
拿狂人日记里鲁迅所说,“从来如此,便对吗?”。
深思一下,这样的做法明明就是把孩子学习上的内在推动力,转换成对金钱的渴望。孩子对这种奖励兴趣缺缺是好事。你希望孩子学习是为了钱,还是为了自己内心向上的追求?
显然物质上的追求是没什么后劲的。家长在这个事情上的处理方法,是一种“老套路”。活生生的把孩子的成就感拉低了水准。
家长对孩子的鼓励不是只有这种“老套路”,完全可以用心一些,研究出符合孩子内心成长的“新套路”、新方法来。
比如《隐形逻辑》书里有句话“情绪会给大脑发出提示,告诉大脑这个信息是不是重要的。”我们的套路,是在引导出对方的真实情绪,然后再跟进一些让事情继续下去的方法。
那么设置“套路”前,要先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孩子为了什么学?如果学习是孩子的兴趣,那这个兴趣就能推动他一直走下去,忘记时间忘记周围环境。
这个时候,家长不必担心他被学习的困难压倒,因为兴趣会带动他自己去找到解决的途径。家长只需要在孩子身边,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一些方法上面的指导和帮助。
如果孩子对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家长就想方设法引导孩子,施展家长的影响力,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兴趣。
比如父母的榜样作用。言传不如身教。父母热爱学习是对孩子的最大鼓励。在学习气氛浓厚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有的家长和孩子一同学习,这也是个好办法。孩子自我约束力差,家长可陪读一段,多关心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作业情况,并及时帮助改正错误。
另外扩展孩子的视野,也是帮助孩子建立兴趣的方法。比如带孩子去科技馆或博物馆。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
总之,套路也可以玩得新颖一点,对要改变和引导孩子这件事,分析多一点研究深一点。家长不要只是顺手牵来“老套路”就模仿和运用,孩子不感兴趣很正常。
家长要多思考,定义出新的适合自己孩子的套路,这样才能真正的帮助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