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阿姨的女儿女婿都在一线城市工作。两口子最近想买房子,但是一线城市的房价太贵了。他们看上了一套房子,首付也要一百七十万。他们工作没几年,前几年都在租房子住,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没办法,只好求助两家父母。
男方父母在乡下种田养猪,只凑了十万,还有一半是借来的。女方父母是二线城市中产家庭,有存款,有房产。
杨阿姨在得知自己唯一的女儿要买房子后,就开始给女儿筹钱,卖了市区的一套房子,再加上这些年的存款,准备给女儿买房子用,结果被丈夫拦住了。
杨大姐的丈夫对杨大姐说:“女儿差一百六十万,你就要给一百六十万吗?”
“对呀,要不他们怎么买房呀,他们手里又没钱。”
“不能都给她们出,你把钱都给了他们,我们怎么办,怎么养老,病了以后拿什么看病?”
“可我们只有这一个女儿呀,咱们不帮她谁帮她呀。”杨阿姨诧异丈夫居然会这么说。
“让她们自己想办法吧,我们管不了那么多,我们也得为自己着想。”
最终,在丈夫的坚持下,他们自己留下三十万,给女儿支援了一百三十万。
事后,女儿打电话埋怨父母,不为她考虑,人家父母都是不遗余力,掏心掏肺的帮助自己的孩子,而自己的父母倒好,还有所保留,眼睁睁看着她为难。女儿挂电话的时候,气愤的说,自己怎么会有这样的父母。
杨阿姨心疼女儿的同时,不仅又责怪丈夫自私。而丈夫又责怪杨阿姨太娇惯女儿,以至于女儿这么大了居然不懂得感恩,只知道索取。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甲不喜欢吃鸡蛋,每次公司发了鸡蛋她都给了乙吃,刚开始的时候乙很感谢甲,但是久而久之便习惯了。习惯了,便觉得理所当然了。突然有一天,甲将自己的鸡蛋给了丙,乙就不高兴了,她跟甲大吵一架后,跟甲绝交了。她忘记了这个鸡蛋本来就是甲的,甲想给谁都可以。
正如杨阿姨的女儿,钱本来就是父母的,父母想怎么支配那都是他们自己的权利。他们已经支援了你一大半,已经为你付出了那么多,只是因为这次没有达到你的要求,你便心生怨念,指责父母。这不就跟故事中的乙是一样的吗。
杨阿姨的女儿习惯了父母一直以来的给予,便觉得她们的给予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自己也便心安理得的去索取,对父母一声令下,父母就得帮她凑齐她所需要的数目。丝毫不考虑父母已渐渐老去,他们也是需要一些钱养老的。
而杨阿姨也是太溺爱孩子,孩子的要求她都想办法去满足,以至于被满足惯了的女儿一旦没有得到满足,便产生怨念。
杨阿姨的丈夫要留下三十万养老,人人都在斥责他。在我看来,这并没有什么错,把钱都给了女儿,自己有个病痛什么的,女儿自顾不暇,还能给他们拿出钱来看病吗?再者,女儿已经成家,她不能都指望自己父母吧,让她自己去张罗,去想办法解决,对她来说不也是一种生活的历练吗。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被给予,便心安理得的去索取,甚至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应该的。她应该给予我,这本来就是属于我的,可是突然有一天,她停止了给予,习惯了被给予的那个人便会心生怨忿,甚至有一种被背叛的感觉。其实,不是别人不好了,而是我们的要求变多了。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
奉劝那些为了儿女倾尽所有的父母们,爱孩子的同时也别忘了爱自己。你过度的付出也许只能换来一个“白眼狼”。他们已经成家立业,你已经不再欠他们什么了,让他们自己去成长吧,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让他们担心也是一种爱。“有所保留”的付出并不是自私,而是对自己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