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三卷:
上卷是从第一章到第一百一十五章,这卷的内容主要是从第一章《冷夜》的内容开始进行倒叙,因为《冷夜》中点出了小说的基本历史背景,点出了十年前的那场浩劫,也概要性地点出了主人公“钟大人”的传奇一生及其最终的悲惨结局,并以悬疑加倒叙的手法,过渡到主人公的家乡、童年、玩伴和青梅竹马的女友,继而引出一桩石炭买卖的构想,促使主人公联合阳城石炭行家钱东明,共同奔赴省城,继而引发了省道遭劫和招安青龙寨、以及回到阳城后解救二哥、成全千户婚事的经历,最后在张知县的关照下,主人公终于开出了永年炭行,算是为他的买卖开了一个头。
上卷其实就是一个基础,是将整个故事的背景做了一个描述,同时也交代了主人公第一阶段的奋斗经历,在这一卷里,对各种背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的关系都做了许多铺垫,也将石炭的基本情况和当时石炭买卖的细节,也就是商道的内容,做了许多描述,让读者可以很容易地将思路切入到小说的情境中,可以说,是全书内容的一个总开篇。
中卷是从第一百一十六章到第二百四十九章,这卷是承接了上卷,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如何利用阿兰娘舅牵线搭桥,通过刘知府的关系拿到省城各衙门的石炭买卖、继而又通过解决开炭、运炭等等一系列的难题之后,买卖终于走上正轨,接着再经过张知县和张经承的帮忙,拿下省城的全部市场,并加入皇派,走向京城,在此期间,主人公还与阿兰成了婚,几个伙伴也都迈入了中流砥柱的年龄段,准备展开拳脚,开启更美好的人生。
这一卷里,描写了许多开炭、运炭的细节,也讲述了更多人物之间的关系,本卷最大的特点是从上卷的商道开始向政道过渡,引出了皇派的人物链,揭开了朝廷内部政治斗争的黑幕,为主人公接下来在京城的遭遇作了铺垫,本卷之中,有许多比上卷更高级别的新人物出现,比如说足智多谋的皇甫昱,比如说政界的高层人物,可以说,这些人物都将在接下来的下卷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下卷是从第二百五十章到第三百四十章,这一卷是全书的高潮,其实这卷更多地不是在讲述石炭买卖,而是通过主人公的介入和心理活动,在揭示整个帝国的命运,是完完全全的政道,本卷主要包括平定李迎中之乱、边关兵变和最后决战三大版块内容,这些内容已不再是上卷和中卷的小家碧玉,而是多了不少大气磅礴的内容,包括大规模战争、高层次内斗、朝代兴亡更替等等,都已经在前两卷的基础上完全拔高起来,尤其是到最后,写到帝国被灭,朝代更替,而大小人物均已在这其中灰飞烟灭,让人看了都唏嘘不已。
本卷里也夹带了不少悬疑,比如说,赵郡王一开始的角色就不清不楚,包括皇派的分裂也是到了后来才有表述,还有李迎中暴乱过程也是一波三折,惊险非常,而最大的悬疑则在于全书的结尾,即那个年轻男子是谁,那对双胞胎“永仁、永义”是谁,男子口中所说的“爷爷奶奶”又是谁,以及在战乱中不见踪影的徐小五、秦呆子,还有存活下来的皇甫昱、钟兰、甘大个、郑仕清,他们后来的结局究竟如何,我个人觉得甚至可以再来部续集。
总的来说,本书是一部低开高走的小说,一开始写得比较细、比较小、比较慢,但是随着情节进展,节奏在明显加快,悬疑在大量增加,场面也更加宏大,其实是一个以点到面、从小见大的写法,目的就是通过石炭买卖串起小人物和大人物,串起商道和政道,串起小地方和大帝国,将无数普通人的命运同整个帝国的命运捆绑在一起,揭示出了人力不可抗拒的滚滚历史潮流的巨大力量。
可以说,本书写的似乎是买卖,但实则却是军事和政治,当然,除了这些,小说内容中也涵盖了许多温情和感动,包括主人公解救二哥、与阿兰成婚、永年炭行回救阳城以及主人公最终的结局,读了都令人十分动容。
全书最终向读者诠释的道理,就是最后那十句诗,这其中的道理,一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个人觉得,这个道理就是在利与义、忠与奸、爱与恨之间,究竟该如何选择,而这种选择又会带来怎样的报偿与轮回,而任何人都无法逃避这种轮回,这就是命运的归宿,也是全书的灵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