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不是标准,生命也不是标准的!
别样的武夷山之旅,最精彩的行程就是终于见到了认识多年,却从未见过面的苗老师(老苗),依然有当年初见网友的羞涩和兴奋。
苗老师是我的榜样,为了自己喜欢的岩茶,可以放下曾经的一切,来到陌生的武夷山,从此开始研究岩茶,追本溯源,参与制作的茶全过程。老苗总是很谦虚地说他也是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可在我看来,他已经非常懂茶,又乐于分享他在制茶中领悟到的生命体验。
我和苗老师说:“期待未来几年,我也能像你一样,追求自己喜欢、热爱的东西。”
因为之前对茶只是停留在喝茶的小白用户,经过苗老师的耐心讲解,知道了岩茶的制作工艺,岩茶是6大茶类制作工艺最为复杂也是最好的,整个过程犹如我们生命的体验过程。
非常抱歉,现在还写不出来制茶的工艺,未来一定要找机会去参与制茶。你看我又要开始“装”了,我看到的茶与生命。
岩茶的制作流程:
生长(分山场)-采摘-萎凋-做青(摇青、静置)-炒青(杀青)-揉捻-抢水焙-捡剔-烘焙(精制)
这个过程其实和生命的过程是一样的。
1.不同山场的生长环境,只是决定茶叶的最初品质
武夷山特有的丹霞地貌,形成了独特的茶叶生长环境(也称山场),不同山场生长出来的茶叶是不一样的,就像大红袍景区、牛栏坑、一般平地的茶叶的最初品质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山场,也会因为独特的小U型环境,所处的位置不同,其所生长茶叶最初品质也不一样。
这和我们生命是一样的,由于出生、生长在不同的国度、家庭环境,即使是同一家庭环境下,所生长起来的生命个体特征是不一样的。但只是生命最初的形态而已,重要的还取决于后天的自我修炼。
即使我出生、生长在优势的环境,如果后天的自我成长、修炼不足,生命也不会有意义、价值。
2.采摘后的制作工艺才是决定茶叶的最终品质
采摘之后的萎凋-做青(摇青、静置)-炒青(杀青),都是为揉捻做准备的。
萎凋之后把茶叶放置入青间,需要特定的温度、环境让茶叶梗充分地走水,需要摇青、静置,最需要的时间的等待,得等待其送水、走水充分后,才能进入下一步炒青,让水分进一步的蒸发;做青和炒青都是为了使茶叶更柔韧,更有利于揉捻。
当我们的生命初具形态之后,姑且以离开校园为界,当我们毕业了,进入社会,就开始了新一轮的生命修炼过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自我成长、自我修炼的过程,才能更加坚韧。这个过程是痛苦,更要经得起时间的磨炼。正如,像刚采摘下来茶叶拿去揉捻,因为太脆,一揉就碎。我们的生命也是如果太脆,是经不起揉捻的。
经过揉捻之后,还要抢水焙,再捡剔,最后烘焙(精制)成岩茶的初成品,如果要面市,还得再等待,一般是今年制的茶,第二年才喝。
生命也是一样的,在我们经过揉捻之后,还要经过抢水焙,捡剔掉一些不好的,最后还要才能烘焙(精制)成形,但还要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生命才有面市的可能。
岩茶需要时间的等待,我们生命也要做时间的朋友~
我们的生命就像茶,所谓茶如生命(不说人生,因为人生有点成功学的味道)。我们的生命也要像茶一样,经得住磨炼和时间等待。重在生命的体验,不断追求自我成长,增加生命的韧性。
3.茶不是标准的,生命也不是标准的
苗老师和宋老师,是从我们高大上的IT行业跨界到所谓传统的茶行业的。他们因为喜欢、热爱茶,在研究并参与制茶的工艺过程,不仅仅简单满足于我懂茶、会做茶就好了,而是通过追本溯源,还原茶的整个过程,未来将给我们一个全新喝茶的体验,这将是颠覆性的。
茶不是标准的,我们的生命也不是标准的。
即使是同一杯茶,你我喝它的体验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口味、偏好不同。所以茶不是标准的,关键取决于喝茶的那个人。也许之前我们一直在追求精细化、标准化,其实更应该考虑的是人的多样性。
未来我们可以在制茶的工艺中,根据不同人的偏好、口味进行调整,做出做最适合我口味的茶。这就是跨界。
我们的生命也和茶一样,不是标准的,每一次的揉捻、会有不同的精彩。不要去追求标准化,而更要注重生命的多样化。这些年,我也一直在尝试,拥抱生命的更多可能性,愿意去不断尝试新鲜的事物,去体验生命更多精彩的部分。
喝茶时,我们另一个伙伴问了一个问题:“在岩茶的制做过程中哪个环节最重要?”
苗老师回答:
“采摘、萎凋、做青(摇青、静置)、炒青(杀青)、揉捻、抢水焙、捡剔、烘焙(精制).环环相扣、不能说哪个最重要,它们其实是一个整体。有时做这样所谓“最重要”的聚焦。其实是会屏蔽掉很多其他信息的,失大于得。”
是的,我们经常会因为聚焦所谓“最重要”的部分,而自动屏蔽了“不重要”的部分,孰不知,很多事物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我们偏偏只抓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所以我们要看到全局,去体验全过程。
期待宋老师关于岩茶制作工艺的新书和全新的喝茶体验上市。
非常感谢苗老师和宋老师的耐心讲解,实为武夷山之行最精彩的部分。
未来我想和你一起学茶,体验生命的过程,约吗?
[32/100]
如果喜欢本文,欢迎分享!
如需转载联系授权并注明出处:
来源:简书,作者:陈sir
图片来源:苗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