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514,12-2-2,告子章句下2-2》
【"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
今天是丁酉年壬子月壬申日,十月廿四,2017年12月11日星期一。
雏,是鸭鸟。乌获,是古时候有名的大力士。
上一节,曹兴误将尧舜之所以是圣人的原因,归结为身躯颜值等等指标方面超出常人。孟子纠正他说,你错了,根本上跑偏了,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不在于外在指标,而在于行动力。
后世总结出一条"学以至圣",学,就是一种行动力。华杉老师说一部《大学》就是儒家的学习学,这是"行道有所心得"的德性之语,就因为这是用行动学出来的透彻心得,所以能够启发人感发人。行动力,简言之就是自己动手,动嘴,动心,比如说一笔一划的写读书笔记,调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齐动,不图省力省时,把身心扑进去学。也不图快,学一句就用这一句用到这一天的念头言行之中。这是行动力。因为除了大志,每天都要有小志,最小的立志就是管理自己的念头和行为不离于一个诚字。不自欺就不会关注外在指标。我自己的指标都忙不过来呢,哪有工夫扯别的啊。孟子说,一个人可以为了"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这么一些丁点儿大的虚荣和骄傲而背弃智慧和礼义,就是说,把三样东西作为奋斗的动力:豪宅、女人面前有面子、认识的穷人感激我的帮助,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和手段,由此可见,克明经义志存高远可不是想立就立的事,必有实践中的考验和挑战。
这一节的问题是,为什么说行动力是成为圣人的枢纽呢?
孟子说,从一个人的勇力可以反映出这一点:行动力是决定性作用。比如说有一个人连一只野鸭都举不起来,那是真的没有力量。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霍金。他是我们生活的星球中最智慧的人之一,同时也是最无力的人之一。
孟子接着说,可是也有一些人,拥有举起百钧的力量,百钧就是三百斤,这样的人就是真的很有力量的人了。也就是说,一个人有力没力,通过举重就能够反映出来。
古代有一位大力士叫做乌获,有千钧之力,就是能举起三千斤。那么,如果今天有人也能举起三千斤,就是当代乌获啊!还用穿越到古代,跟乌获比身高体重和颜值这些外在指标吗?"别看咱哥们瘦,咱哥们有肌肉"啊哈哈!
同理,只要有尧舜的行为,就是当代尧舜了!
人们常常说,尧舜是伟人,拥有非同寻常的材力,我是不具备的,这点儿自知之明还是有的等等"谦虚低调"的怪话,意思就是说,我不胜任。
这真是丧气话!照这个逻辑,霍金岂不成了怪胎!
张居正先生说,人之所患,不在能力上胜任与否的问题,而在于安于卑近,没有树立克念之诚。做功夫呢,拘泥于因循,因循的缺点就是缺少勇猛的进取之力,这等于是可为而不为,这就是狂人和圣人的分岔路口。
孟子说,能力是有的,"弗为耳",没去做罢了!
这话在理,霍金都能做到!
别再弄出一个"霍金智商高过爱因斯坦"这样阴阳怪气的话吧。
人所不能回避的必然就是作为生物体的有限性。人虽终有一死。不过是必然的一死而已。真正要忧患的是生死之间的我的行动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品质。
还有20天就是整三年的日课纪念日。三年,尚不足以成学。
接下来的行动纲领是:优先扎扎实实的的九年之学。九年,是大成之学的期限。没有速成,这不算丢人,丢人的应该是那些不敢做九年之学的怪论。
孟子启示:行动,创造价值人生。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