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有多少人看过?
前几天看到篇介绍《前世今生》的文章,通常这种题材我都不感兴趣,后来扫了几行,觉得有点意思,介绍看完有点意犹未尽,主要它成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最后决定买书。
买书我一直很慎重,因为书实在太多了,所以买书会做大量功课,并且一买就是一个作家的全集。
我得承认这本书是冲动购买,作者是美国人,布莱恩.魏斯,他一共写了五本书,怕失望先买来一本。当书快递到家,它再一次打乱我的读书计划,我放下手中的书,一口气先读完了它。
布莱恩.魏斯,美国耶鲁大学医学博士,百度是这么说的,布莱恩.魏斯是非常著名的科学家、心理学家,许多世界名人、亿万富豪、政治领袖都曾是他的病人。
之所以我这么大兴趣,是因为人类一直无比好奇“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穷尽毕生研究,疑问依旧在,答案依旧没有。
《前世今生》写的是1980年,美国著名科学家、心理学家布莱恩.魏斯,接待了女病人凯瑟琳,并为其催眠治疗的过程。
多年有纪律的研究,已把魏斯的心智训练成科学家和医生的思考方式,把他往专业的保守主义窄路上推,他不相信任何不能以传统科学方法证明的事物。他知道美国各主要大学都在进行灵学研究,但他觉得那些都遥不可及。
然而他遇到了凯瑟琳,在18个月的催眠治疗中,竟然发现了生死轮回的秘密,凭他的知识背景,他从一无所知到全然讶异,接连学到了绝无仅有的生死课程,魏斯和凯瑟琳的生活从此改观。
魏斯客观记录了凯瑟琳治疗的全过程,未作艺术加工,文字诚恳,不夸张,他从一开始的严重怀疑,到释然,到顶着社会舆论压力将其治疗过程编写成书,并译成数十种文字,世界各地推广发行。
就是以下段落吸引我的。
这本书是我对进行中的灵学研究的小小贡献,尤其是探讨死后经验的支派。你所读到的每一个字都是真的,我什么也没有添加,除了不断重复的地方外,也什么都没有删。只稍微更动了凯瑟琳的身份,以保隐私。
我花了四年来写这本书,花了四年才鼓足勇气,甘冒专业的风险透露这些不正统的讯息。
某晚我在洗澡时,突然觉得非把它写下来不可。我有种强烈的感觉,时候到了,我不该再隐藏这些东西。我所得到的讯息本意就是要与人分享,而不是据为己有。从凯瑟琳而来的知识现在该借由我传出去,最好的结果就是:让大家都了解我所知道的不朽和生命的意义。
一口气读完全书,特别震惊。大多数人都怕鬼神,大多数人却都不信,所有超越自然,无法解释的现象,比如死而复生、灵魂附体、玄学、通灵等等,在我这里一直都是糟粕,通通归为迷信、要么传说,我从来没有准备相信这些所谓的神秘现象,并且一直排斥。
而《前世今生》,颠覆了我所有认知,要么继续坚信这是没影的事,要么选择相信这个领域我并不知晓;要么是我无畏,要么是我无知。
最终让魏斯信服的是第一个大师透露给凯瑟琳的讯息,关于他死去父亲和儿子的细节,还有他给女儿命名和选择心理学方向的决定,这对于个人震撼巨大,旁人的体会并不能深刻。
我还是将信将疑,前世轮回这样的神秘课题,至今无法用科学验证,但或许真是暂时的。魏斯翻阅研究大量著名第六感学者的书,开始怀疑科学给他的限制,然后他摆脱了科学带给他的约束,进入人类巨大的奥秘中。
而看完此书,我脑子确实乱了。我又回头重读了此书的大量章节,这次不从信与不信出发,只看内容和结果,内心突然有种超乎寻常的宁静。
实话讲,这本书正确应该归档为心灵鸡汤,而这种鸡汤应该被人喜欢,比当前普众的心灵鸡汤高级多了。
有的地方写的让人感动,引人思考,面对恐惧、离别、无奈、愤怒、贪婪种种危机时,情绪应该怎样控制?
美国“神经与医学之父”梅尔教导他的学生时,总喜欢说一句话:“不要在不痒的地方搔。”意思是不要去碰没有发作的部分。
“死亡”的阴影在人生各处莫不痒,大家都选择回避,像镜子的另一面,似乎看不到就应该不发生。而魏斯翻转了镜子,照到大家回避的面孔,搔到大家的痒处。
“前世”更像一个概念。它把“死亡”的意义做了一个很大的转换,我们一直活在一个千万年的时间视框里,如果不把自己放在“这一生”的框架里,就会生出一种超越生死的解脱感。
附录里有写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教授,他在巨著《存在与时间》里提到,人有两种基本的存在状态。
一是“没有死亡意识”的世界,人们以世俗价值的“物”作为存在的目标。当我们迷恋功名成就时,功名成就的价值便不容许我们去思考死亡。因为在这样的世界里,死亡要被排斥在意识之外,我们要假装它不存在,或者独断地主张“一死百了”的便宜话头。生活在这般世界的人,往往必须以竞争的心虚张声势,活在不能太真诚的生活中。
另一个世界叫做“灵犀意识”,在这个意识世界里,人们知道肉身的脆弱,但是在精神上,你必须用心去承担活着的责任。人会变得有灵性,乃至理解“死亡”的意义,使自己真诚地度过自己的生活。
可以举几个例子。
俄国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受刑前几分钟被释放,头脑从世俗的思维转入“灵犀意识”。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描写主人翁安德烈,被拿破仑军队逮捕,最后一刻释放,生命从此变得神采飞扬。
美国参议员纽伯格获知自己癌症晚期,翻然领悟生命的真谛,不再想参议员的高位,银行的存款和对世界的野心,而是与朋友共进晚餐,与太太相伴,搔搔狗的耳朵听它打嗝,安静的读书,开心的喝果汁,他第一次觉得生命的恩赐,体会到生命的救赎。
也有许多普通人因为一场灾难,经历生死,性情大变,开始有勇气为自己承担责任,进入前面所说的“灵犀意识”。
所以这本书带给我了另一个视角,如何面对,以及思考。或者魏斯正站在刚刚好的位置上,往前一点就是迷信,往后一点就是无知。
终有天,贪财会随你的淡泊慢慢消散,好色会随你的衰老慢慢解脱,生命会随你的顿悟慢慢平和。或者应该有一些开放、接纳的态度,人类很需要深刻的感触,而这科学无法给予。
人生是急不得的,不能像许多人希望的时间表一样。我们必须接受凡事来临的时间,不要强求。或者人生是无尽的,我们不曾真的死去,也从未真的出生。我们只是度过不同的阶段,没有终点......
最后,有两个心得分享。
一,魏斯的另外四本书可以买。
二,如果你也好奇,不妨买来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