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提出者:Thorndike
核心观点:认为学习是一种尝试-错误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尝试各种动作,逐渐将错误反应淘汰,保留正确的反应,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自动联结的过程。
重要定律:
1、效果律:①、指出刺激和反应之间如果伴随着满意的状况,就会增强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反之,如果伴随着不满意的状况,就会削弱刺激和反应的联结。②、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
2、练习律:指对某一类情境的各种反应中,只有那些与情境多次重复发生的行为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
①应用律(或译为使用率):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变强;②失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久不应用,就会变弱。
3、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这个定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①当一个传导单位准备好传导时,传导而不受任何干扰,就会引起满意之感;②当一个传导单位准备好传导时,不得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③当一个传导单位未准备传导时,强行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
应用:认为KR(knowledge of result)是影响动作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反馈,学习便无法获得改善。即在技能学习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严格控制刺激变量,合理地利用KR和KP,最大限度地提高练习者的学习绩效。
闭环控制理论(closed-loop theory):
提出者:Adams(1971)提出
核心观点:用闭合环路反馈的模式(对错误的认知,错误的修正)解释动作的学习过程和控制原理,认为学习是运用正确参照值进行错误觉察,再通过反馈进行不断循环修正,使其与目标达成一致的过程
基本理念:将个体视为信息加工系统,感觉系统得到信息后加工编码产生动作,与参照值比较,产生动作后的反馈,继而对动作做出改变。
应用:在练习的过程中,必须有外在反馈(结果反馈)存在,在练习初期,由于参照值还相当微弱,所以KR是相当重要的,等到参照值逐渐正确后,KR的重要性才逐渐减低。
图式理论:
提出者:Schmidt于1975年提出
核心观点:①、认为个体通过各种感觉通道将当前情况的信息输入到中枢神经系统中,在已建立的模式中寻找适当、类似的模式从而产生反应。②、学习过程的目的是建立图式,图式是个体学习的动作的抽象呈现
图式定义:①、图式描述的是具有一定概括程度的知识,而不是定义。也就是说,图式既描述事物的必要特征,又包括其非必要特征。②、图式所描述的知识由一部分或几部分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其中的组成部分称之为变量(variable)或槽道(slot)。
技能学习过程层次:回忆图式(负责技能的执行)和再认图式(负责技能的控制)
①回忆图式的形成,主要是依赖技能反应结果与组成技能程序的参数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功能是导引个体如何产生技能反应
②再认图式则是由起始情境、技能反应结果和内在感觉的反馈等信息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的,其发展过程与回忆图式类似。再认图式主要是评价反应正确与否,可以通过技能反应的内在感觉反馈来评价实际外在技能绩效。
③、Schmidt强调,在缺乏外在反馈及提供技能实际结果的练习条件下,个体仍能依据预期的感觉结果而得知其技能反应的正确与否,然后修正回忆图式。
运用: ①、认为技能的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情境练习,才能获得足够的信息,并且把信息加以抽象化、概念化,以形成长期记忆。
②、学习的过程是开环方式,在练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图式,建立图式后,根据技能程序选用不同的技能执行参数来成功地完成应用,以达到学习目标。
③、同类技能都是由一种运动程序控制,程序由“不变特征”及“可变的参数”两个部份所组成。不变特征代表同一类技能所具有的固定不变特征如相对时机、技能顺序等,而可变参数则代表同一个程序所控制技能内可调节改变的参数,包括有整体时间、整体力量等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