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你离开家的背影,变成了城市里忙碌的身影
与父母的联系,缩略成电话里的习惯问候
和故乡的连接,简化为逢年过节的短暂探望
每一次回家,你一边感叹故乡越来越美
一边心疼父母的悄然老去
然而转身,又是下一轮的累月经年
一生,还能见父母几次?
爱别等
在工作里的一个午后,办公室里的一名女生接听完一通电话后悲切痛哭,我们赶紧过去安慰发生了什么事?原来她爸爸生病去世了,那一刻,戛然而止,我深刻地体会到无论你如何竭尽所能也无法抚慰一个失去父亲的人的心情。
那一刻,我想起了我的妈妈,我想起了她在我每次出远门时,总是向佛菩萨祈祷保佑我平安健康,我想起了她在我每次给她打电话时,总是不舍得挂掉,我想起了她好像从来不忘叮嘱我要多吃核桃多喝牛奶,少吃辣椒少吃油炸食品,我想起了她在我每次回家时都不忘做的豆角。
但我竟然一时想不起她的模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和妈妈之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那一刻,我才知道当初是我的偏执,造成了我们的不亲密,她虽然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和孩子深入沟通交流,但是她把自己所拥有的,所能给予的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我,而我却总想着逃离,而不懂得体谅她的心情,没有陪伴在她身边回报她。
我不再依赖她的保护,不再同她倾诉心事,不再跟她撒娇亲昵。
现在,在我的内心里
家的概念已经变得抽象起来
我竟然找不出一句完整的话语来阐释家的内涵。
重重迹象表明
我离故乡渐远,离家渐远,离她渐远。
越长大,越不想长大
2014年某天晚上,朋友问我,过年回不回家?
我不加思索的回答,不回。
我找了很多理由:腊月二十九才放假,到家都过年了,来回路上得花3天多;春运车费太贵车票太紧买不上票;上班时间早,在家待不了几天……
隔了许久,他只回了我一句“这他妈是过年,你自己想好了”,我隔着屏幕都看见了他那时候的暴躁。
那会儿,我还不明白,不理解
“不就是个过年吗,有啥大不了的啊,想回去的话随时都能回去。”
只是现在工作了,在更加遥远的地方,抬头看着日落的方向,手里拿着外卖菜单,想吃顿家里饭都是一种极为诱人的奢望。
直到现在我依然常年在外,随着她年龄渐老,我知道我可能随时都会失去她,一想起这一点,心情不禁悲伤,身在远方的我,只是尽可能地多给她打电话,多点嘘寒问暖,让她知道我时刻都在挂念着她。说到这里,好像自我记事以来,我就不记得和爸妈拥抱是什么样的感觉,每次见到已经成人的大孩子们和爸妈拥抱的场景,我就好生羡慕,觉得他们真亲密,倒不是因为我没有爸妈可以拥抱,而是感觉想要拥抱竟然需要很大的勇气,但下一次回家,我一定要好好地抱一抱她,因为我真的不知道还能有几次可以拥抱了。
孝别迟
假若妈妈现在50岁,假若她能活到100岁,我们保证一年回去1次,还能见几回面?倘若有事耽搁,两年或者更长时间才回去1次……我算了算,
我们只能见不足五十次了
。一次按一天来算的话,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可以呆在妈妈身边挽着她结实有力的胳膊,给她不足五十次的拥抱。
留言互动
#你哪一个瞬间/哪一件事情让你最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