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教的勇气》这本书,在二乐妈妈线上带领下,已经过了一遍。感触良多。突然想到两个小个故事:
故事一
有个渔夫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是啊,咱们做父母的是不是与这个渔夫一样,希望我们的孩子少走弯路,只需按着我们的指导而后行,就能获得预期中完美的人生?显然不行!
一方面父母可以传授孩子们人生的经验和大道理,但是教训只能由孩子自己经历雨雪风霜的洗礼才能获得。所以我们需要学会相信,学会适时的放手,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氧气啊!而放手其实就是对孩子的信任和对孩子天性的尊重。
这个故事中的渔王还有一种错觉,也是我们大部分父母的错觉:我是渔王,怎么滴我的孩子也该是个捕鱼高手,否则没有面子!事实上,孩子的将来真的不是我们父母能够预期和掌控的,即便我们自己,当我们20岁时能预期30岁的人生吗?40岁的人生状态,又是30岁时候能够看见的吗?科学家的孩子一定能按照预期也成为科学家吗?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个艺术家?这个错觉,或者说是父母对孩子自以为是的与预期,很大程度上是伤害亲子关系的主要成因。说到底,还是得学会相信孩子向上生长的生命原动力和尊重孩子的天性,学会适当放手。
怎么放手? 按照二乐妈妈的话来说:我们蓝润的父母要成为顾问型的父母,只有当孩子邀请我们当顾问的时候才提供帮助。
故事二
保姆的儿子和老板的儿子
老板的儿子不爱读书,没有激情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亲子关系也很紧张;与老板儿子同龄的他家保姆的儿子在老家留守,却是一直很努力很优秀;于是老板想办法把保姆的儿子从乡下换到城里,并且出钱出力进了老板儿子的学校,只为了可以激励老板儿子奋起。可是老板的儿子越来越逃避学习。
无奈中,老板请来一个资深青少年心里专家来查找问题根源。专家决定贴身跟踪观察。有一天,发现保姆两夫妻在跟高中一年级的儿子商量老家拆迁款,要不要在老家重新盖房的大事,令专家非常惊讶的是,保姆两夫妻最后听从了儿子的意见。原来,在保姆家中,儿子是他们的骄傲和福星,觉得儿子比父母厉害多了,所以这么大的事都让儿子做主。儿子在这个家庭中被需要,被信任,被尊重,获得了生命的存在感和价值感,从而催生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反观老板家,老板夫妇非常能干,似乎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们搞不定的,他们非常爱儿子,儿子需要的不需要的他们都帮他预备或者解决了,儿子只要好好读书就可以了。也就是,老板儿子在家庭里看似被视为珍宝,父母超额超前满足了他几乎所有的物质需求,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实上,他是这个家庭中一个最没有用的人-----不被需要,不被尊重,不被信任。也就是没有存在的意义感。专家到这个时候终于了解了问题的根源。
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游戏拯救了孩子的命:因为这类孩子只有在游戏里可以得到存在感价值感和成就感。他们只有在游戏中才能感受到活着的意义和动力。真的是震耳发聩啊!从这个角度看,老板的儿子是被大包大揽,错误的爱的方式给扼杀了成长的动力啊。事实上,孩子的动力激情和自豪感并非只能来自于学习成绩,蓝润501班的余浩珲同学,肯定是从折纸艺术上得到了满满的自豪感和激情,可以肯定他是一个有向上的内驱力的孩子。蓝润702班的郭晋辰同学,是个昆虫迷,我发现他画昆虫,写昆虫的能力等多方位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同时还带动了一大片孩子对昆虫的兴趣。
余浩珲郭晋辰们,即便不能上清华北大,谁能否定,将来会不会在其中出一个折纸艺术大师或者昆虫学家呢?百花争妍,何其美好!
我觉得以前我就是这个老渔民,也很大面积上重合了故事里的老板夫妇。以为孩子应该按照我的预期发展,以为大包大揽的爱是最好的爱。所幸在蓝润遇到这么好的学习型家长读书会,感谢二乐妈妈的专业带领,以及满满的爱心支持,还有一起学习的家长们的思想碰撞,让我能够看见问题,明白学会适当的放手才是正确的爱的方式,也觉察到了自己的需求,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是对孩子最大的祝福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