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向来是忌惮失败的,这从诸多替代称谓上便可见一斑:成王败寇、玉石俱焚、不成功便成仁 ·······不一而足,所以,我们经常关注和讨论的是 “冠军” 以及由冠军衍生出来的人生遭际或者琐碎命题。于是,“失败” 成为我们文化中积淀数千年不忍启齿的话题,并将之等同于败笔、颜面无存。
在里约奥运会上,我国400米自由泳选手、卫冕冠军孙杨以微弱优势不敌澳大利亚选手霍顿,摘得银牌,孙杨摘得银牌后情绪失控大哭,令人痛心,有热心的网友还专门统计了一下,得出结论:这是他八年来哭的第14回。
比赛结束后,就有言论大肆指责孙杨是因为自我膨胀了、上各种综艺节目以至于没办法赢得金牌,作为吃瓜群众的我坐在电脑前只剩下呵呵了,上综艺等于膨胀等于失金?这是什么逻辑?莫须有吗?孙杨不是圣人,他和普通人一样有血有肉,同样有眼泪有欢笑,之前把他奉为继刘翔之后又一体坛 “神话” 然而 “飞人”也有 “折翼”的时候,凭什么孙杨就得顶着被骂娘的压力一次次的给你们拿冠军看呢?
假如今天孙杨拿到400米自由泳的冠军,可以想象头条新闻会把他吹的有多高,然而,捧得有辣么高,掉下来却不一定接得住。
我没有做过运动员,自然不轻易揣测孙杨的感受,然而14次流泪说明了什么?仅仅是因为没拿冠军么?恐怕没那么简单。
我们在讨论一件事情的时候,最喜欢刨根问底、刨个稀烂。众所周知,中国在体制化方面大大超越发达国家,社会结构决定着奥运会是一个展示国家形象的舞台,任何个人价值必须服从于集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像是一种全民动员的战争,当你把一个体育盛会看成战场,那么战场无彩排,他们背负着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期望,更是国家和人民下的军令状。
进入20世纪的国家,早之前就说过体育改革,成效如何?国家一个劲的在喊着 “为国争光” 、人民一个劲的喊着 “为国争光” 、运动员一个劲的喊着 “为国争光” ,而一旦没有出现预期的状况便个个痛哭流涕、脸上无光。
从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的董炯跪哭,到本届女排首场失利、男篮惨败,孙杨落泪、易思玲痛哭,似乎中国队的首战总是缺少一些运气,而运动员的痛哭,遗恨自身的同时也在挑动着国人脆弱的神经,大喜大悲之后我们都思考一下:国家培养的运动员到底是什么样的?
斗胆在这儿说一句:所谓的职业体育联盟,不过是国家政策推动下的一个变种,离真正的职业体育还差着孙悟空的一个筋斗 —— 十万八千里。
特别欣赏网球巨星纳达尔说的一句话:没有人对冠军不狂热,但我告诉自己,我要的只是打出最好的网球,至于他所带来的冠军,那是上天的恩赐。
无论是运动员还是国家,缺乏的就是一种真正的竞技精神,一种体育以体育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的精神。
(NO.2)
通过孙杨失利,看网友留言其实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进入小康社会,智慧的国人经济上早已腾飞,然而,不少国人戴着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的荣誉帽子却总和自己的形象格格不入,诚然,社会是在进步,然而嘴上津津乐道的 “运动爱好者” 们却似乎对实践这种事并无多大兴趣,以至于往往只能看到胜利或者失败,却未曾体验过训练于运动员的艰辛。
我不再去评判这类人,毕竟他们无药可救 。(呵呵,狠狠的装个比)
当然,令我欣喜的是吃瓜群众们多数选择安慰的态度去看待孙杨的失利,为孙杨送去掌声,并且纷纷表示尽力就好,不要有太多压力,毕竟人无完人,也无常胜将军,吼吼,这么友好的态度让我不禁高歌泰戈尔那句名言: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引用鲁迅先生曾说的一句话: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些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最后来一个经典的议论文呼吁式结尾:年轻的人儿啊,擦干泪水,用笑迎接、享受生命赋予你的这一切吧,过去的终将过去,未来的才是明天!(呵呵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