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的一本《巨婴国》终于看完了。恕我太闭塞,看这本书之前还真不知道它已经被禁了。昨天百度了一下,看到很多负面的评价,让我这个习惯顺向思维的人还真是吃了一惊。众说纷纭,咱也来说说自家之言。
把国人说成心理发展水平只有几个月的巨婴,想是许多人接受不了的吧?文风偏学术化,又是心理学,部分段落不太容易理解。遭吐槽,也不是没缘由。说实话,对于巨婴的概括和部分艰深的描述,我也不习惯。但是不妨碍读它的过程中有许多共振和醍醐灌顶的领悟。
瑕不掩瑜,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抛弃那些不怎么顺口的"全能自恋""自体客体"的说法,提取几个闪光点,与你共享。(有时间的话,推荐看原文)
一、有意思的能量球
立身中正,两脚叉开与肩同宽,闭上眼睛,两手张开,手心相对,想象两手间有一个能量球。假想你想做的某件事放进能量球,感受它会变大还是变小。比如现在的工作,内心期待做的事情等等。而这个能量球就代表你想到这件事时,你的自我是伸展的、饱满的还是萎缩的、僵硬的。
刚看到这个有意思的章节,我马上按照描述感受自己的能量球。但奇怪的是,把我不喜欢的工作放进去,能量球却变大了!而同时,把我想做全职妈妈的心愿放进能量球,它反而变小了!这太奇怪了!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总是不自觉的想到能量球。感受它变大、变小,却总是与书中的逻辑相左。但我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内心对很多事的情感能量。虽然最近很想辞职,但工作于我,也是一种自我实现,让我挥洒热情,自立自信。而做全职妈妈,是我的心愿,但也会忐忑自己能不能把孩子带好,焦虑经济上不再独立的生活会怎样。
忽然发现,不用管是否与书中的结论一致,因为我已经有了能量球这个朋友,它能帮我看到自己的内心。
再后来,我也慢慢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更相信是对一件事的压力感受决定了能量球的大小。如果你对做好某件事充满信心,不畏惧,这个能量球就会变大;相反,当你想到一件事时,感到无法掌控,有畏惧感和忐忑,能量球就会变小。
我喜欢这个有意思的能量球。
二、你能允许失控吗?
这是我特别有共振的第二点,因为我是典型控制型的人。工作中大小事情都要按照预想的来,家中一针一线不能放错地方,出错后就会有无法控制局面的失落感。作者也有类似经历,书中细微的描写了他亲历的一个场景: 猫跳到腿上。因为马上要参加一个重要会议,怕猫毛粘身,正欲挥手赶走它,却忽然停下来,停下阻止的念头,让这温馨的一幕自由发展下去,并得以与猫共享了一段陪伴时光。我最近也经常有这样的体验,想用力控制一件事的时候,忽然会冒出一个"不必如此较真"的念头,而后发现不控制的结果也没多么糟糕,内心越来越平静。
我们头脑中装满了各种应该与不应该,大多数情况,有些东西本身影响不大,影响大的是失控感。就像我会在意工作中的小差错,和生活中某个不怎么重要的计划被打乱。这些事没什么恶劣的影响,但失去控制后的无力和崩溃感会让人感觉很糟。试着平静下来,不要在意那么多,让一些事情自由发展。忽视不重要的,才能看到该看到的。
这本书,让我看到自己的失控行为模式。看到它的同时,我已不再那么执着了。
看见,即疗愈。
三、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
网络上对《巨婴国》的抨击中,很多人说作者崇洋媚外,喜欢西方国家那一套主张自由独立的人格定向,贬低国人的集体主义。这样用含糊的大概念乱扣帽子的做法,极容易混淆视听,多数没有经过深入思考的人会跟风吐槽。
人在集体中,必然要遵守集体的规则,但并不代表要牺牲个人。作者虽然没有掰开揉碎的为自己澄清这一点,但也并没有崇洋媚外,贬低国人的意思。而在我们已经习惯的集体主义中,存在一些唯集体主义思想,也确不可取。
自由独立的人格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不存在属于哪个国家的问题。虽然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不同,但独立精神在每个个体成熟的过程中都会逐渐凸显出来,变成一个值得思考、值得争取的东西。这是令人自豪的思想,不应该被鄙视,也不该被抨击。
最后,再说说关于这本书的被禁吧。
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内容能达到禁书的级别。
虽然书中有些观点略显牵强,也有对传统文化中"孝顺"的异见,但作为成年人,我们都有基本的判断力。这种粗暴的封禁,是对国人的思考力、判断力深深的不自信。
如果还有其它原因,大概因为书名中有一个"国"字吧。自家人关起门来自我批评一下还好,如果涉及面太广,甚至到了"国"的程度,若被别有用心的利用,成为攻击中国人的武器,就违背作者的初衷了。
《巨婴国》,另有一书名"巨婴传",想是避此之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