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7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子思讲:“孔子之言说:道如江河行在陆地上,岂有那由于阻塞而不行的?今乃不在天下流行,我知道原因了。盖道的流行必须依赖于明道,世间资质禀赋聪明者,他们追求极高极远的境界,学习那些不必要的知,从而就过乎中了;愚者又被于自己片面的认知所蒙蔽,致使大道变的昏暗不清而不及乎中。道就如天上的日月一般光明,岂能变的暗昧而不明呢?今乃道不明于天下,我知道原因了。盖明道自然就能行道,世间资质禀赋贤能之人,做事骇世惊俗,做那些所不必做的事而过乎中;不肖之人又安于自己的习惯,沉溺于物欲从而不及乎中;这就是贤者认为道不值得知,而不肖者又不去求知如何明白此道,这就是道所以不明的原因所在。假若如此,岂不是此道就远离人了吗?道的命来源于天,遵循于性,在人的日用平常之间,而离开此则是非道。但是由于人不去观察,所以才有过和不及这样的弊端。譬如各种饮食,人在每日谁不饮食?可是鲜有能知道这其中滋味的。假使能细心观察识别,则自然会在饮食中能品味出食物的真正滋味,由此可知,不用在日用之外而自然能得道之中。”
可见,如果谁不是在道中的人,谁可以能短暂离开道的人,都需要在学问上下功夫,来化解他们气质的偏性,以使能合乎理义之中。
张居正讲:子思引用孔子之言以说明中庸很少能有人做到,说道:“这中庸的道理,就如大路一般,本来是经常可以行走的,可是如今在天下却不能流行,我知道这缘故,盖人须是认得这条道路,才能够依着此路去行。而今现在之人,有生的明智的,他深求隐秘偏僻的事物,所以他的知就过乎中道,认为中庸不值得去做;那生的愚昧的,安于自己浅陋的知,故其知不及乎中道,于是觉得这中庸之道是我不能做到的。这就是此道之所以常常不能流行的原因。这中庸之道又如白日一般,原本是常明的,而今却不明于天下,我知道这缘故,盖人须是走过这条道路,才能明白,现在人的资质,有生的贤能的,喜好从事诡异之事,其行为就过乎中道,认为中庸不值得去知;那生的不肖的,安心于自己的卑下,其行为不及乎中道,于是感觉这中庸的道理是我不能知的。这就是此道之所以常不明的原因。”
孔子又说:“那智和愚之人,贤与不肖之人,他们于中庸之道有过有不及,虽然是他们的资质如此,但是却也是由于不观察的过失造成的。盖道遵循于性,乃是人在日用平常之中的而又不能在这之外寻找的,其中事事物物都有个当然的道理,这便叫做中。但是人由于对此而不观察, 所以陷于太过或不及从而失其中。譬如饮食一般,人于每日间谁不饮食,只是很少有人知道这饮食的真正滋味。”假若能仔细观察饮食,则在饮食之中就会得到其真正的滋味,从道的角度来观察,则也不出平常的日用,而自然会得乎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