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看了一本《教师如何说话》,这本书一看题目就喜欢,因为这些年我一直在学说话,你一定笑了,这么个年纪了还学说话,开什么玩笑。这是真的,前几天看见魏老师发了一篇《学说话》真的很有共鸣。我也是从小语言匮乏,动作比嘴快。因为不讲话,动作快,常常给人误解。所以一直在学习如何说话 ,这几天突然有很深的感受,便想记录下来。
学习和孩子们沟通也是做教师以来不断学习的一件事情,但是苦于语言根系简约,和孩子们沟通起来总是事倍功半,有时孩子们还会唱唱反调,我呢,先是教育,有的孩子油盐不进,于是我选择干脆不理他,想想四十分钟也很快,下课就不会再见着他了。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就会不断挑战教师的底线。造成管不了,不好管。
我教的孩子们已经四五年级了,我和他们也认识了四五个年头,孩子们基本给老师的方法吃透了,体育课,“我”就是不遵守纪律看你咋滴?这种孩子在有些班级会有一个,他们只见语文数学老师听话,只要见了副科老师就自由散漫,很难管,有些甚至打破常规,还不以为然,觉得副科老师不能把他咋滴。面对这样的学生真是头疼。
这几天读了《教师如何说话》,很受启发。我开始很多次的询问,“孩子,你怎么了?”
一次热身跑时,一位学生远远的掉在队伍后面时,我内心先是想,又是他,总是偷懒。当孩子回来时,我忍着一肚子火平静的问“孩子,你今天不舒服吗?”孩子回答“没有”,我继续问“那你怎么掉队了?”孩子回答“刚才头发散了,我系了一下头绳”。听到孩子的解释,我的心情平静了。心想刚才误解了孩子。在这以后,这个孩子在课堂上基本平稳没有出现违例的行为,而且还很认真。很多时候,老师会被孩子们的表面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激怒,然后批评他们,导致没弄清原因直接给孩子扣个捣蛋的帽子,歧视孩子,产生恶性循环:这个孩子很调皮很讨厌,我不喜欢他,他自然也不喜欢老师,于是更加捣蛋。
又是一节体育课,当我正在给孩子们喊口令时,一个向来都很调皮的孩子开始跟前面的同学说笑打闹,我迅速走过去询问“你俩说什么那么开心?给我讲讲。”两位同学说“没说什么。”我刚转身一分钟的功夫俩人又开始笑说,我赶紧又过去询问“到底有什么开心的事情,给老师讲讲。”孩子说:“刚才说谁谁是黑帮老大。”我说:“说我呢吧!”因为那天我戴的眼镜上课。孩子说:“不是的,是某个同学。”我说:“哦,这样啊,那么咱们正在上课,你说这个合适吗?”孩子回答:“不合适。”课堂继续进行,这两个孩子参与了之后的运动,而且还很认真。这次有效的沟通虽然耽误了几分钟的时间但是换来了几个孩子的回归课堂。整堂课,孩子们互动的也很好。如果我很生气的批评他们,他俩就会不把我的批评当回事,更加的肆无忌惮,造成不学习体育,不运动,打扰课堂的纪律。相比之下,跟孩子心平气和的谈话要更加的有说服性。
从这两次成功的沟通开始,我醒悟到,理解关爱孩子应该从每节课开始。教师学会和孩子们说话,达到有效的沟通,倾听孩子的声音,能很好的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你是关心他的,感受到你不是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老师通过和学生沟通,让自己与孩子建立起沟通的桥梁,相信,那几个孩子会回归课堂,回归课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