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Workshop)是一种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来确定某一主题如何实现的方法。
需要的准备材料有:1、小便签本;2、大白纸;3、黑板笔(还有红色)
针对一个明确的主题或大致的主题,一群人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贡献自己的想法,不否定对与错。之前我接触过有两代。首先来介绍下工作坊V1.0版本。
工作坊V1.0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成功标尺;二、WBS分解;三、重点事项及跟踪。这三部分的样式分别如下所示
一、成功标尺
横轴:PS表示产品成功,PMS表示项目成功
A+:表示老板或高层领导,根据当前所选择的主题而确定具体的人员
QRT:质量、资源、时间
二、WBS分解(采用便签纸粘贴形式完成)
在基于第一部分成功标尺的情况下,定一个明确的主题,并且将此主题进行工作包分解,直到分解至可执行的层级。针对其中最重要的部分进行标五角星。
三、重点事项及跟踪
将第二部分的标星/标星的工作项逻列至上述表格中。然后在此项目中针对各工作项按重要性、紧迫性、增长性三个维度进行打分(每个维度最高3分)。每一个工作项均分配至具体的责任人。
工作坊V2.0也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成功标尺;二、人员/组织;三、流程
一、成功标尺
A+:指老板或高层领导
二、人员/组织(专业贡献与管理贡献部分采用便签纸粘贴形式完成)
Sponsors:发起人
PM:项目经理
CT:核心层
ET:外围层(即执行层)
专业贡献:此处用动名结构的词
管理贡献:此处用名动结构的词
三、流程(采用便签纸粘贴形式完成)
将第二部分中的专业贡献和管理贡献的内容重复一份,然后在流程图中进行流程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若在排的过程中,发现有漏项,可通过红色笔补写便签贴在流程图中。
小结:工作坊V1.0是针对事出发,以事为主体,再来考虑由哪些人员/组织来进行匹配。适宜用于相对来讲不太明确的事项,需要通过此种方法逐步明确。
工作坊V2.0是针对人出发,以人为主体,再来考虑事情如何开展。适宜用于相对来讲比较明确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