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家的味道,是平淡岁月里的真。
辞旧迎新小年忙,送走灶王迎吉祥。
伴着鸟鸣,伴着沙河边传来的打陀螺声,我们一家子开启了一天的时光,今天是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据说春节就是从这一天拉开序幕的。
于是大家起了一个大早,表示要“大扫除”,老妈可没忘记今天是送灶王菩萨上天的日子,家里要打扫得一尘不染,年年如此,乐此不疲,老人家干起活来浑身得劲,那就撸起袖子加油干呗。首先拆洗被褥,看着一堆堆的床套,我劝老妈丢洗衣机,她固执认为洗衣机洗不干净,老妈的“倔强”我早已看清,哈哈大笑两声,准备灰溜溜陪女儿去玩积木。只听老妈一声下令:你俩别闲着,扫地,整理,擦洗,我们比比看,谁先干完。老妈一向会安排会指挥,要不怎么把我们一大家子照顾的妥妥贴贴,自打放寒假以来,哎,每逢佳节胖几斤,何况还有个能干的妈,不胖几斤才怪,摸摸腰上、腿上的肉,这可不是白长的。
我和小丫头也清理起玩具收纳箱,绿植。别看丫头小,整理玩具是把好手,这小样还时不时想得到我表扬:“妈妈,你看我摆放得好整齐,你也要像我一样摆放哟。”看来这丫头是得了外婆真传呐!看着这婆孙俩忙碌的身影,我记忆中的身影便重叠起来。
小时候,每到这一天,老妈就系上围裙,把头发用毛巾包起来,去山上砍一根细竹竿,一头绑上扫把,开始彻底地打扫家里的卫生。天花板、墙壁、墙角旮旯、厨房烟囱,扫得彻底、干净。所有没洗的衣物、床褥都要洗干净,锅碗瓢盆擦得锃亮锃亮。这一天,除了打扫卫生外,还要祭灶。
祭灶,是我们家乡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为灶王菩萨摆上好吃的,听老妈的说法:每年腊月二十四,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于是家家都得把上好的猪肉,鸡肉,糖果摆好给它吃,这叫“送神上天”。接下来还有一个仪式——烧纸钱、磕头,此时老妈嘴里会嘀嘀咕咕:“净灶膛,送灶王,灶王上天送吉祥;扫尘土,洗衣物,干干净净迎新年;保佑我儿我女身体健康,一家平平安安。”我和弟弟懵懵懂懂,但也学着老妈的样子假装虔诚地磕了几个头,心里其实想着那一堆的糖果。还记得一件趣事:小时候为了能多吃些灶糖,趁老妈没注意,总会偷拿几颗糖,可过程不顺利,被弟弟发现了,我俩为颗糖先是大吵一架,然后大干一架,抢来抢去,一颗糖掉落在地无数遍,最后不管谁赢,仍然捡起来吃得津津有味,想起来不免有些好笑。虽儿时的记忆断续模糊,回忆起来却温馨如新。
沙河,哺育儿女,孕育生活的乐趣。
品文化景致 听沙河故事
打卡沙河公园已是我们每天午后的下午茶时光。今年疫情特殊原因,似乎很多人都响应在蓉过年的政策,午后的沙河公园无比热闹,更是为家人团聚无私提供场所。好天气不值得被辜负,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筋骨,精神抖擞。人与景交相辉映,沙河为我们增添了无数的生活乐趣。
正值下午,太阳俯照水面,河面波光粼粼,清澈的河水打着滚儿赶趟儿似的一泻千里,春光烂漫,尽展蓉颜。且看两河岸景象,冬的枯色,继续停在柳树冠上,那些已经凋零且疏淡的绿意,竟仿佛点燃了春姑娘温暖的气息。
我猜它默默地生长着,它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理想,有朴素坚韧的性格。不是说:“有心摘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吗?随手摘下的柳枝,插在哪里,它就在哪里存活,从不挑剔生长的环境,即便有秋冬的枝枯叶凋,但不是为春积蓄力量吗?能在春天时完全绽放那柳丝袅袅飘动,万千柔美的姿态。
光秃秃的枝条上早已装扮上一个个红灯笼,应节应景,看到柳树,总忍不住多看两眼,古有临别赠柳,歌咏春风送暖,以柳思乡,以柳言愁,咏柳之美;今有柳下嬉戏,柳色唤春,以柳寓情。看来古今对柳树都是有情结的。
河堤之上便是绕河护城道——跑友、散心(蓝色)、骑友(红色)“专用道”,听说宽度分别为2米及2.4米。漫步河边,迎面三三两两的行人,长椅上眺望远处的青年男女,枯黄草坪上有嬉戏拍照,躺着玩手机,吃着零食的一家子。
春日的沙河公园,在这晴空万里显得熠熠生辉,虽然春日已露,可那枯枝树干依然那么突兀,夕阳斜照,微风吹拂,余晖中身影被拉的老长,坐在已损坏的运动器械上,竟感觉后背有丝丝微风,耳畔喧嚣四起,孩童们的肆意玩耍声,哭笑声,尖叫声;大人们的喊叫声、聊天声,欢笑声;奔跑声、鼓椎声、汽笛声;声声入耳。
我家丫头也脱下束缚,穿着单薄的衣服追跑打闹,真想把这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身影定格在这里,滑了滑梯,荡了秋千,攀了岩,玩了跷跷板,爬了高低杠,追着风筝跑了二三里,充满乐趣,一遍一遍,总不会烦。
夕阳无限好啊,只是近黄昏。
但傍晚的沙河并没有归于宁静,这块隐于市的璞玉不论何时都能为市民提供最朴实的爱。2万个水晶状芦苇灯挂在树枝上为整个绿道增光加彩,在夜间会呈现红、白、绿三种颜色,照亮了每一个夜行人回家的路,照耀着每一辆车子在公路上飞奔,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灵。沙河的一丝温暖,一丝关怀,永不停歇!
一手握沙河水,一手赏公园景致。听涛水流淌,聆鸟鸣吱呀。怎一个“醉”字了得?
一半窗明几净的时光,一半水清暖阳的时光,怎一个“醉”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