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系列是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去玩一个手机app并写出一篇文章。思考可能很粗浅,逻辑性可能不是太强,是作为一个促进我思考而写的文章。
尝试阅读的话建议请批判着看,有不同看法的话欢迎交流。
应用很简单,因为我平时也经常用豌豆荚,所以玩这个小米应用商店的时候感觉很简单,没有什么复杂的地方。
导航是“精品”、“排行”、“分类”、“我的”,没有像豌豆荚一样将安卓手机娱乐各方面都放在了这一个应用商店上。
就我平时使用的经验,我使用小米应用商店主要是有几种情景:
1. 在其他地方看到推荐的应用来到应用商店搜索下载,例如在“少数派”上看到应用想要来这里下载;
2. 心里有一个需求来应用商店找并下载,例如手机缺一个看新闻的应用,有比较明确的类别,但也是要靠浏览应用商店才能确定下载哪个;
3. 心里有想要尝试一些新的应用的需求,像我这样的喜欢玩应用的人可能这种情况就会比较多一点;
基本上应该就这三种类型的使用场景了,其中我觉得第二种应该会是比较大众化的需求(我是这样想的,没有具体的数据支持)。那么接下来可以通过这三个途径看一下这个应用。
1. 直接搜索
用户在打开应用之后需要能直接看到搜索框或者搜索入口,这个应用将搜索入口放在了首页的右上角,旁边没有任何杂物,很容易就能够发现。虽然不及豌豆荚直接将搜索框搬到首页上那么直接,不过也是可以接受,腾出空档展示推荐应用也是不错。进入搜索页面之后应用会直接调出输入法,还会在搜索框下方直接显示出最近搜索的内容,在你输入的过程中应用还会根据你的输入智能推荐完整的应用名给你,直接点击一下就能搜索这个应用。
进入搜索直接显示最近搜索,而豌豆荚则直接显示热门搜索给你选,两者的逻辑有点不同。假如是我所假设的这个情景,那么用户在进入这个界面之后他/她是有目标的,可以直接输入自己所想要的应用,不需要任何推荐,在这点上我觉得小米应用商店做得比较好。不过豌豆荚可能也有它自己的考虑,可能也只是单纯想要借这个空间放几个广告。对用户的用处有多大说不清楚,毕竟这个应用搜索和百度搜索不一样,百度搜索有事件热点,发生了一些事之后多数网民会在百度上搜同一个词条。
2. 按类别浏览
我想要下载一款新闻阅读应用,在打开应用之后我需要点“分类”、“新闻”之后进行浏览,可以看到应用们按照“精品”、“排行”和“最新”进行排序,默认显示“精品”,这对于应用的商业化来说也无可厚非,毕竟在精品也可以放一些推广的应用来增加收入。
3. 纯浏览乱逛
有时候会想要尝鲜,但又没有特别想要下载的某种应用,那就乱逛呗。在首页处有推荐应用的列表,还有8个应用专题,类似豆瓣的豆列。最近发现豆列这种列表集合的产品形态非常适合获取优质产品和分享。可惜这个应用将专题入口放得太深了,一直拉下去在最底端处。豌豆荚在发现应用这方面有官方出品的设计奖这类集合,有“发现”频道寻找新应用,要是有根据爱好推荐类似应用就会比较好。
应用详情页展示很好,最直观的应用界面直接放在详情页正中间,非常直观。事实上我每一次选应用都是直接看这些图直接就能看出这个应用的UI设计和其主要功能等信息。
唯一有点感觉不是很好的地方在于它的评论。首先评论的入口有点深,你在进入应用详情页后需要再次点击“评分”按钮才能进入用户评论页。
其次评论缺乏有效的筛选和整合。以微信为例,评分人数达到了7万人以上,这么多的内容直接放在那里由用户自己浏览很显然有偶然性,用户有可能看到的第一条评论是说“腾讯出品必属垃圾”之类的言论就决定不试玩这个应用。并且,我发现这个平台上的评星有一个规律,往往评星都是分布在两头,也就是五星和一星居多,要么是“垃圾”,要么是“精品”。可以看出评论不客观,量又大。所以我认为需要对这些应用进行筛选,也就是让用户们互相对他人的评价进行表决,通过点赞增加评价的权重,也就可以优先显示这个评价。另外还应该对评价进行整合,提取其中的某些经常出现的描述词条出现在比较明显的地方,降低用户了解应用评价的成本。其实这两点很多应用也都有用到这些。
作为MIUI系统的默认官方应用商店,这款应用有一些很贴心的功能,比如它可以在你点击安装之后直接下载,下载之后不会再打扰你直接就后台安装,你甚至可以选择在安装之后自动将安装包删除掉,你只需设置一下即可,一劳永逸。
总体来说对用户干扰小,界面简单易用。作为系统自带的应用商店,我想普通用户没有太多理由需要另外安装其他应用商店,大部分用户都是不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