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今谈到公关,基本上都会扯到美国。有一种言论是这样的:在18世纪中,美国精英分子在舆论上的努力,对美国的建立起着关键作用。几乎可以这么说,公关的诞生是伴随着美国的诞生而诞生。现代的公关鼻祖也顺其自然地诞生于美国,诸如艾维李、伯奈斯等等。
但今天谈论的公关不是要讲美国的,我想研究我们中国的一位人物:曹操。个人认为,他的公关水平到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
一切都从刺杀董卓开始
董卓入京勤王后,掌握天子,倾野朝政,世人对他羡慕嫉妒恨。曹操向司徒王允借了七星刀,想趁董卓睡着行刺。巧的是,董卓被铜镜中的刀光惊醒,曹操只能假借献刀之名脱身。
这一脱身,就被董卓发现了,下令通缉曹操。这一通缉,他的身价就飙升了。所以,跟一个巨无霸竞争,不是一件坏事。只要对方足够愚蠢,传播的效果会很惊人。
发布矫诏
恰逢袁绍召集十八路诸侯会师讨伐董卓,曹操也知道这是一帮乌合之众。而这帮乌合之众缺少了一样东西,就是名正言顺。他也前去会师,并且颁布了一张矫诏。
当然,在座的诸侯也发现了这个诏书是不可能的,因为天子才12岁。曹操也准备了第二手,他说,虽然这是一封矫诏,但字字句句都表达了世人的意愿。能把狡诈的伎俩做得这么漂亮的,估计也没谁了。
烧掉信笺
后来的官渡之战,袁绍大败,曹操入驻冀州的袁绍大府,手下搜到了一批信笺。这些信笺都是曹操的部下曾经跟袁绍私通交好(准备跳槽)的证据。如果是其他人,估计会把它们作为证据,来处罚这帮人。
但出于公众的考虑,也出于人才的考虑,曹操让手下把这些信笺扔到城门口烧掉。并给出自己的理由:我也写信给袁绍,我还说他是当世豪杰,我不如他。
又漂漂亮亮地做了一波公关。
兵马未到先诛心
刘备被曹操追得穷头陌路,只能寻求跟东吴联盟。鲁肃作为中间人,带着诸葛亮到东吴游说。在这之前,曹操让陈琳写了一篇讨伐檄文,刻了100万份,沿着长江东流。此时,鲁肃和诸葛亮正在前往东吴的船上。鲁肃捞起一封念给诸葛亮听,诸葛亮暗笑地说了一句:“兵马未到,先诛心。”
曹操又在公关层面上,给刘备寻求联盟一个弱势。
知错改错不认错
赤壁之战前,蒋干向曹操进谏,主动申请去周瑜帐下游说,说他们是旧友。然而,蒋干自以为是地带了一封蔡瑁的降书回来。曹操中了周瑜的离间计,立即下令处决蔡瑁。
结果,杀完了才发现,自己中计了。曹操就让自己的亲信,当晚到蔡瑁的灵堂前,跟他的家属表明自己犯错了,并偷偷地处决了蒋干,还把罪名指向了周瑜。
有道是,曹阿瞒知错改错不认错。在中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环境中,对于自己的愚蠢决策,偷偷地隐藏起来,才是明智之举。
厚葬关羽
吕蒙杀了关羽夺了荆州后,把关羽的人头献给孙权。孙权胆战心惊,害怕得罪刘备,就把人头转送给曹操。
曹操知道孙权的意思,也不会让他得逞。而且他和关羽原本就是英雄相惜的关系,就下令给关羽举行国葬,还让满朝文武一起参加。
结果,他又漂亮地做了一次公关:不得罪刘备,不让孙权得逞,还让自己充满了相惜豪杰的情怀。
最后
曹操已经被解读了数百年,而从公关层面上,我们能总结出:所谓公关,就是坦诚地付出行动,并给出让公众(世人)舒服而无话可说的解释。
“世人昨天看错了我曹某,今天又看错了。也许明天还会看错,可我仍然是我,我从来不怕别人看错我”,这是曹操在电视剧中一直挂在嘴边的话。而如果无关乎道德,站在公关层面上看曹操,他是公关大师,我想我们是看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