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读书, 我就有负罪感,但每每读了书,又感觉不到开卷有益,让人产生深深的焦虑。
《苏东坡传》,林语堂著。有名的人给有名的人作的传记,想是不错的。但是,几天下来,才勉强读了五十多页。实在读不下去。故事性不强,叙事语言不流畅,哲理性不强,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而不是还原事实,让读者体会,评价。
林语堂天才般人物,恃才傲物,据说写作只是为了好玩。是不是这部书也是写着玩,随心所至?但是,这种心态下更能写出真性情,更能表现他的才情啊?
我的焦虑就在于此,人家的大作不会有问题,问题只能出在我这里。
近来也读了一些大作,遣词造句不俗,就是不知所云。可能
1.我读书少,理解不了深的东西。没有系统文化的底子,许多东西抓不住作者真实意思。
2.作者水平不够高。据说,恰恰水平高的人才能把复杂的事用简单的话说出来。深入浅出是本事,浅入深出是故弄玄虚。
李镇西谈到他的博士生导师,说他自己遇到读不通的书,导师则通达地说,读不通就不用读。
可是我也听到另一种说法:要读一些不好读的书,才能有所进益。当你啃完一本艰涩难懂的书,比如哲学书,再读别的书就容易了。
读书读容易的还是读不易的?他们说的都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