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三国,人们立即会想到风起云涌,英雄辈出,武攻文斗,但在这些风云下,人们的生活还要继续呀。
马钧,字德衡,扶风(今陕西扶风)人,生活在汉朝末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马钧年幼时家境贫寒,自己又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擅言谈却精于巧思,后来在魏国担任给事中的官职。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马钧少年游乐,未认识到自己的才华。当博士时,生活贫困,于是改进绫机,并因此而出名。后来,在魏朝担任给事中,同时研制机械。他虽然一生不大得志,但刻苦钻研,设计制造出多种机械。
1、新式织绫机
绫是一种表面光洁的提花丝织品。中国是世界上生产丝织品最早的国家。可那时所以生产效率还很低。中国劳动人民才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发明了简单的织绫机。这种织绫机有一百二十个蹑(踏具),人们用脚踏蹑管理它,织一匹花绫得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后来,这种织绫机虽经多次简化。可到三国时,仍然是五十根经线的织绫机五十蹑,六十根经线的织统机六十蹑,非常笨拙。马钧看到工人在这种织绫机上操作,累得满身流汗,生产效率很低,就下决心改良这种织绫机,以减轻工人的劳动。于是,他深入到生产过程中,对旧式织绫机进行了认真研究,重新设计了一种新式织绫机。新织绫机简化了踏具,改造了桄运动机件(即开口运动机件)。原来的织绫机五十根经线的五十蹑,六十根经线的六十蹑,综控制着经线的分组、上下开合,以便梭子来回穿织;蹑是踏具。马钧统统将其改成十二蹑。经过这样一改进,新织绫机不仅更精致,更简单适用,而且生产效率也比原来的提高了四、五倍,织出的提花绫锦,花纹图案奇特,花型变化多端,受到了广大丝织工人的欢迎。新织绫机的诞生,是马钧一生中最早的贡献。
2、指南车
指南车是一种辨别方向的工具。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指南车。据中国古史上传说,4000多年前,黄帝和蚩尤作战,蚩尤为使自己的军队不被打败,便作雾气,使黄帝的军队迷失了方向。后来,黄帝制造了指南车。
到三国时期,人们只从传说上了解到指南车,但谁也没见过指南车是啥模样。当时,在魏国作给事中官的马钧对传说中的指南车极有兴趣,决心要把它重造出来。然而,一些思想保守的人知道马钧的决心后,都持怀疑态度,不相信马钧能造出指南车。有一天,在魏明帝面前,一些官员就指南车和马钧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散骑常侍高堂隆说:”古代据说有指南车,但文献不足,不足为凭,只不过随便说说罢了。”骁骑将军秦朗也随声附和道:”古代传说不大可信,孔夫子对三代以上的事,也是不大相信的,恐怕不能有什么指南车。”马说;”愚见以为,指南车以往很可能是有过的,问题在于后人对它没有认真钻研,就原理方面看,造指南车还不是什么很了不起的事。”高堂隆听后轻视地冷冷一笑。秦朗则更是摇头不已,他嘲讽马钧说:”你先生名钧,字德衡,钧是器具的模型,衡能决定物品的轻重,如果轻重都没有一定的标准,就可以作模型吗?”马钧道:”空口争论,又有何用?咱们试制一下,自有分晓。”随后,他们一起去见魏明帝(曹睿),明帝遂令马钧制造指南车。马钧在没有资料,没有模型的情况下,苦钻苦研,反复实验,没过多久,终于运用差动齿轮的构造原理,制成了指南车。事实胜于雄辩,马钧用实际成就,胜利地结束了这一场争论。
三,龙骨水车
据《后汉书·张让传》记载,东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毕岚曾制造翻车,用于取河水洒路。马钧在京城洛阳任职时,城内有地,可辟为园。为了能灌溉,他制造了翻车(即龙骨水车)。清代麟庆所著的《河工器具图说》记载了翻车的构造:车身用三块板拼成矩形长槽,槽两端各架一链轮,以龙骨叶板作链条,穿过长槽;车身斜置在水边,下链轮和长槽的一部分浸入水中,在岸上的链轮为主动轮;主动轮的轴较长,两端各带拐木四根;人靠在架上,踏动拐木,驱动上链轮,叶板沿槽刮水上升,到槽端将水排出,再沿长槽上方返回水中。如此循环,连续把水送到岸上。马钧所制的翻车,轻快省力,可让儿童运转,“其巧百倍于常”,即比当时其他提水工具强好多倍,因此,受到社会上的欢迎,被广泛应用。直到20世纪,中国有些地区仍使用翻车提水。
马钧当时在魏国作一个小官,经常住在京城洛阳,当时在洛阳城里,有一大块坡地非常适合种蔬菜,老百姓很想把这块土地开辟成菜园,可惜因无法引水浇地,一直空闲着。马钧看到后,就下决心要解决灌溉上的困难。于是他又在机械上动脑筋。经过反复研究、试验,他终于创造出一种翻车,把河里的水引上了土坡,实现了老百姓的多年愿望。马钧创适的这种翻车,”其巧百倍于常”,用时极其轻便,连小孩也能转动。它不但能提水,而且还能在雨涝的时候向外排水。可见进步之多,功效之高。这种翻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工具之一,从那时起,一直被中国乡村历代所沿用,直至实现电动机械提水以前,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4、水转百戏
马钧在传动机械方面的研究,造诣是很深的,成绩也是极其卓著的。”水转百戏”的研制成功,足以说明这一点。 一次,有人进献给魏明帝一种木偶百戏,造型相当精美,可那些木偶只能摆在那里,不能动作,明帝觉得很遗憾。明帝问马钧:”你能使这些木偶活动吗?”马钧肯定地回答道:”能!”明帝遂命马钧加以改造。没有多久,马钧则成功地创造了”水转百戏”。他用木头制成原动轮,以水力推动,使其旋转,通过传动机构。这样,上层的所有陈设的木人都动起来了。有的击鼓,有的吹萧,有的跳舞,有的耍剑,有的骑马,有的在绳上倒立,还有百官行署,真是变化无穷。并且这些木人出入自由,动作极其复杂,巧妙程度使原来的百戏木偶无法比拟。”水转百戏”的研制成功,在中国古代木偶艺术中,应该说是非常卓越的创造。它虽然是供封建统治者玩乐的东西,但从另一方面看,马钧已能熟练掌握和巧妙利用水利和机械方面传动的原理。
5、军事发明
由于马钧掌握了军事原理,因而他在军事上兵器制造方面也有不少发明创造。从历史文献当中可以证明,他在兵器学方面的精深研究,足以和同时代的军事学家诸葛亮相比。
那时候,魏国和蜀国经常打仗。蜀国大军事家诸葛亮在出师北伐时,曾发明了一种可以把箭接连发射出去的连发射远器–连弩。它每次可发数十箭,威力很大。魏军在战场上拣到,颇感惊奇。当时已经年老的马钧看到连弩后,认为这种兵器很好,说:”巧是很巧了,但还有不到的地方,如再改进一下,威力还可增加五倍。”于是,他便将连弩进行了改进,果然效果甚佳。功效可提高五倍。
6,发石车
汉末时官渡之战,曹操曾使用“发石车”攻击袁绍的阵地,但只能单发,效率不高。马钧担心敌方在城楼上挂起湿牛皮,就能挡住发石车抛出的石头。马钧在原来作战用的发石车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出了一种新式的攻城武器——轮转式发石车。原来的发石车,象个大天平,一头挂着一个斗,斗里装满大小石头,另一头挂着许多根绳子,作战时,兵士们一齐用力拉绳子这头,装石头那头就飞快地翘起来,这样,石头就被抛出去打击敌人。这种发石车缺点很多,每发射一次,都要花费一些时间,而且效果不大。马钧设计的新式轮转式发石车,则克服了这些缺点。它是利用一个木轮子,把石头挂在木轮上,这样,装上机械带动轮子飞快地转动,就可以把大石头接连不断地发射出去,使敌方来不及防御。马钧曾用车轮子来做试验,可以连续把几十块砖瓦射出几百步远(一步约合1.45米),这在当时说来,威力是相当大的。
马钧在手工业、农业、军事等方面有很多发明创造,是三国时代最优秀的机械制造家,就是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当中,也不多见,堪称一代机械大师。
当时,有位叫傅玄的文学家曾称赞他说:”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但由于封建统治阶级腐败没落,马钩的许多发明创造没有得到重视。他的一生,从少年到老年,一直不得志,虽然他曾作过给事中官,但他的工作仍然受到阻挠和蔑视,技巧一直未得到顺利发展的机会。尽管文学家傅玄曾几次在魏国贵族安乡侯曹义、武安侯曹爽那里推荐他,也还是没有受到重视。傅玄对此感慨颇深地说:”马先生的巧,虽古时的公输般(鲁班)、墨翟,以及汉代的张衡,也比不过,但公输般和墨翟都能见用于时,张衡和马钧的一生却不能发挥其长,真是最可痛心的事。”傅玄的话道出了在封建社会里多少发明家被埋没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