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癌是一种新的流行病。感染者症状不一,不过都自封“文艺青年”的头衔。如果相亲时遇到自称“文艺青年”的,建议你掉头就走。
喜欢带着文艺面具看人生、真理、科学、金钱。这种病变一旦入侵身体和思想,患者即自认为非一般的脱俗(超脱一切现实的真实的东西,自造幻境,自我满足),可谓精神自慰手法最高明的人。
文艺癌的病理是有基因根底的。病理有发展史,历史上的文艺癌都是精神贵族,这一点已经完整得到承袭,在现代文艺癌患者群体中她们尤为擅长的就是鄙薄非文艺癌人群的生活。在心底,文艺癌将世界划分三六九等:文艺癌、非文艺癌、伪文艺癌,后两者都处于鄙视链底端,被认为值得鄙视,不鄙视无以成自我。
这个群体气质一般比较凸出,她们喜爱收藏一些廉价的陶瓷罐,很少收集刀具和枪支(除非旅游时遇到那种仿品会买回来挂在墙上),也有一类喜欢一切有关梵高和毕加索的东西,并对不懂他们的人群给予嘲讽。文艺癌中有一批自诩精英主义者,攻击政治,攻击大众审美情趣。并有将文艺菌传染给周围人的倾向。他们对现存的一切不满,除了自己的态度,因为这种态度是他们自我标榜的砝码,是他们傲娇的定心丸。
文艺癌的临床研究证明,这种癌细胞正在加速传染,向一批底层、散漫、识得几个小字、读过几遍《红楼梦》,自认为命运短暂、人心叵测的人群扩散。他们拒绝俗世道德限制条律和任何攻击性的东西进入他们自诩的“自由”世界,他们住在虚假的自由高筑的空中楼阁里,对外界十分恐惧。或者也出去盲目战胜,在头破血流时重新回到楼阁,认定世界是残酷的。
高唱自由之歌,不息放纵自我。你说你是文艺癌的朋友,假的,不信弹劾下他的文章试试,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文人之间要有真正的友谊,除非你比我写的很差,心理落差永远梗在哪儿,拔不出来的一根刺。我永远不会承认你比我写得好,除非你仙逝。
他们的谋杀是隐蔽的,他们谋杀处于他们周围的人和物,但都能冠以美名“灵魂清洁”。响应他们则为前卫和进步,否则就是腐朽,要被打倒。
他们的姿态是傲慢的,正因为坐井观天,自认为有文艺范就是一片天空,忽视这片天空是自圈自设的东西而已。
愤世嫉俗,向往诗和远方,最讨厌琐碎的生活,他们怀念只在书本里听过的民国时期,假如真让他们去那个炮火连天的时代,想必他们又会将怀念的时代向前推几个世纪。
有时候讨厌廉价的东西,有时候喜欢原始的东西,这些当然都取决于他们的审美标准,这个标准不是统一固定的,全在于这些东西能否怡情养性,能否怡情养性又取决于他们当时的心情。
文艺癌病发后最典型的几种临床症状。
忧伤,小儿科的文艺癌,自认为人生不定,阴晴圆缺,整日出口都是“及时行乐”“金钱粪土”,中年级的文艺癌,不思长进,长念“种豆南山下”、“先天下之忧而忧”,他们没住过海景房,但喜欢抒发住海景房的感受。喜欢被恭维得五体投地,纯真里透着世故圆滑,比年轻时的小儿科文艺癌又病入膏肓了十分。少女文艺癌,认为世界就该唯美、安静、洁白。在他们的世界人生的全部是获得爱情,白首不相离。
文艺癌患者集中在底层人群,因为穷,加之精神世界单一、无趣,物质世界匮乏,故而自造一片欢乐园,关着自己,所谓“诗意地栖居”,驱赶一切蚊蝇虫蚂,他们只喜欢蝴蝶,只有它是美丽的,象征跃动。
文艺癌患者死亡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当时他们看到千军万马一路厮杀过来,他们用笔杆抵挡了几下,便缴械投降了。
准备好在断头台喊点什么,比如“自由万岁”或者“祖国万岁”,实在不行了就“五百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五百年后,他们的骨头已经生养了几万亿只蚯蚓。他们没有复活,要是可以复活,现世的世道大概可以随时随地就地取材拍出世界级的僵尸片。
文艺癌喜欢遐想“我死以后,你们都在干什么”,以及“人活着是不是向往远方和诗”。
古今中外文艺癌的作死方法千奇百怪。死于心碎占大多数。
为女人去决战,被打穿脑壳而死,因过分牵念“安得天下广厦千万间”忧虑死,因被主子洗脑太严重甘愿赴死,流离死,病死。死法最为流行的是自杀,无论是卧轨、剖腹还是跳崖,开枪往自己嘴里打,都堪称生的伟大,死得悲惨。
文艺癌里面自然死亡率比较低。自杀死亡率比较高,还有自杀过五六次失败后又拉着别人一起去自杀的。总之,他们一旦想自杀,上帝也拦不住。
让文艺癌去治理国家,老百姓十有九死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但是,不让他们治理国家,他们又不停提出建议,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当个好君王,如何改制,如何实现大同社会,如何拯救人类……
世界上梦最美的人群非文艺癌莫属。文艺癌又分高级和低级,低级文艺癌空有欢乐,高级文艺癌天生就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文艺癌又痴又滥情,绝大多数文艺癌都可以做到见异思迁,诗人更甚,画家尤为,小说家次之。艺术把他们的人性从道德的桎梏解放出来,欲望又把他们的人性囚禁在其中。没有艺术气息的文艺癌还不算深,有了艺术气息的文艺癌救活他可不大容易。
文艺癌一般情商有余,智商不足。写得一把好诗偏不懂人情世故。最无聊智商不足的文艺癌就是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这一批人在文艺癌人群结构中占据数量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