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季高考作文
“在阳光里生活,需要有步入阳光的能力。”这句意蕴丰富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就此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详情请关注公众号“妙门轩的意义世界”
两种阳光
已经在阳光里了,为何还需要步入其中的能力?如果我们从隐喻的角度来思考的话,这句话还真是意蕴丰富,大有文章可做。
阳光可以酷烈,也可以温暖,但语言习惯告诉我们,所谓“在阳光里生活”者,通常意指一种令人幸福的情景。
但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值得玩味的“误解”。阳光毕竟是外在的,幸福却是人的内在感受。两者的转换,是无条件的么?
幸福因人不同,无可定义,但仍可分类。
通常,丰富的物质、慈祥的父母、成功的事业、他人的赞美等会给我们带来一种主观的幸福感。这一切是如此自然而然地发生,以至于我们几乎认为这些外在的东西转化为幸福是无条件的。
也许正因此,我们在接受学校和家庭教育时,听到的关键词通常是“珍惜”“感恩”一类。这些词所属的概念是“态度”,或者说是“原则”,但不是“能力”。
严格来说,体验这种幸福我们需要在某个具体的文化圈里生活,通过长期地观察和交流,在无意识中获得价值观,从而培养出一种“文化认同的能力”,学会将身边的事物与自己本能的喜乐悲愁分别联系起来。
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的确是一种后天的能力,但这种能力的获得很复杂却并不费事,我们一般在不知不觉中就做到了。因此,这只能说是“生活”在“阳光”里了,但还很难称得上是“步入”阳光。夫“步入”者,总得我们举起脚来,走出几步,总得有那么点努力的意味在里面。
还有一种幸福,这种幸福平和、内敛,而又持久。它是一种长期伴随我们的宁静安然的淡淡喜悦,成为我们一切身心活动的基础,随时随地地发挥着作用,宛如和煦的阳光始终伴随。
这种幸福虽然也一定程度地依赖物质,能让人免费地“生活”于其中。例如一本印刷精良,弥漫着书香的《宽容》、一间朴素的能让我们安坐其中的小屋。但它更加强调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反思。我们长期地思考自身的独特性质,体味自己的生命历程,总结自己遭遇的各种痛苦。我们发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意识到了自己内在的不断发展,渐趋一致与完善。拥有这种幸福,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
这时,所谓“生活在阳光里”就获得一种全新的定义。阳光不再是现成的物质条件或家庭氛围,而是一种我们与自己或书本背后那位伟人攀谈时洋溢在我们四周的,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感受到的无穷的意义领域;是用自己的真诚内心与那些伟大的灵魂之对话而产生的鲜活理解。
这样的“阳光”,才是真正需要我们付出努力才能“步入”的阳光,也只有当我们“步入”了,才真正谈得上“生活”在了“阳光”里。
后记
本文回到这段时间来我一直在坚持的作文方法,即“咬文嚼字”的技术。这种写法往往篇幅难以控制,所以我干脆放弃了例证法,仅在议论的各个环节稍微用了一些比喻,以兼顾点题之用。
上一篇文章出来之后,很多人针对我对这个题目的评价提出了质疑。我当时说我觉得这是近几年来最好的题目。有些朋友就说,如此矛盾的两句话,怎么能好呢?
其实这正是这个题目好的地方。原先的那些题目,难道不是矛盾的斗争吗?前几年“过去”和“不会过去”是矛盾,“预测”和“不屑于预测”是矛盾,这是摆在字面上的矛盾;“他人的需要”和“体现自己的价值”也是一种矛盾,只不过字面上不是那种明确的反义词罢了。
本文想强调的,是矛盾斗争的结果,不是一方消灭另一方。矛盾是一种对立统一,在黑格尔的辩证法中,通过矛盾斗争,人的内在或者整个人类社会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获得新的发展,然后产生新的矛盾,周而复始地进行。
在阳光中,却又要步入之的能力。是不是可以看做一种矛盾?如果可以,那么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人获得了怎样的发展呢?这正是我想表达的东西。
文章思辨味道略浓,模仿起来可能有点累,但至少学生可以知道,文章是可以这么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