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社会关注的“当街殴打20年前班主任”一案,于7月10日上午,在河南省栾川县人民法院宣判,经法院审理认定,被告人常某寻衅滋事罪获刑一年六个月。
2018年一起当街殴打殴打班主任时间,将河南常某卷入了舆论漩涡中。视频中常某不断对一个六十多岁的的人进行辱骂殴打,被殴打的人是常某当年的班主任。面对一个正值青壮年的人殴打,这位上了年纪的老师根本无力还手。于是就出现了视频中一幕幕的场景……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于恩师教导我们应当谦虚的接受,如若恩师对于学生犯了错误还置之不理的话那就子不教父之过也。学生尊敬老师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源源不断,他们对恩师恭恭敬敬虚心听取恩师的教诲,对于恩师的打骂他们选择的是接受,古人云棒棍底下出孝子,当然现代教育并不提倡棒棍之下教书育人。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教诲。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汉明帝的尊师敬道一方面为自己取得了丰厚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他的帝王大业奠定基础。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对于这些优秀的品质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让它成为中华民族一颗耀眼的星。
那时候还在村里读小学,我们几个调皮捣蛋的男生是最令老师头痛的。印象中最深的一次是我们偷偷的去江边划船,当时和好几个小伙伴一拍即合。当时正值夏天,中午的太阳灼烧的令人看到水都想往自己身上冲。我们从把不知谁家的竹筏推到了江边上,我们兴冲冲的爬上了竹筏。我们划到了江中,在这酷热的夏天里清冽凉爽的江水祛除了我们身上的一层层热浪。我们互相泼水嬉戏着,我们在竹筏上互相打闹着。竹筏在江中开始左摇右摆,最后有一个小伙伴说再往他身上泼水他就要竹筏上的人一起落水。我们对他突然起来的变故吓到了,因为竹筏上没有几个人会游泳。后来没有了划船的兴趣,逐渐靠了岸。我们刚一靠岸,老师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像落水的小鸡湿着身子跟在老师的后面,上课铃声响了之后老师把我们叫了出来。我们也知道等下会发生什么事,我们低着头陆陆续续的走出了教室。他回到教室跟同学们说了一些话,后来从同学那里得知是要他们好好在教室里看书不要出来。他安排好之后走了出来,他把平时的笑脸收起来,对着我们开骂。从头到尾他用脚踢我们一边,我们虽然被打得很痛但是不敢出声,任凭老师的责骂。老师在一旁又是说又是责骂又是打,他完全没有了平时的温和,忽然我发现他变成了一个我从未认识的人。下课了,老师叫我们散了,离开时有一位同学低声的跟我说等自己以后长大了,他老了杵拐杖了我就踢掉他的拐杖,我现在让他凶我。
离开了村里的小学来到了向里的小学读书,以往发生的日子仿佛在一瞬间消失匿迹了。我们永远的离开的曾经那个爱过恨过痛过的地方,来到了一所全新的小学。日子在渐行渐远,我们也在逐渐的长大。到了初中,忽然某一天学校领导在舞台上讲述一起学生溺水事故,好几个学生私自下江划船,在江中因为某种原因全部溺水身亡。这是我才恍然大悟,往日发生的一幕幕清晰的展现在我眼前,我忽然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我忽然想回去看看老师,是他给了我生命的警钟。
那个曾经说要跟老师复仇的同学,在我高中的时候忽然接到了他的喜讯。我们都长大了,我也承认时间从我身边飞逝而去。婚礼那天曾经打过新郎的老师也来到了现在,我看到新郎毕恭毕敬的给老师端茶倒水并亲自安排老师就席。我想他也许已经忘了自己曾经说过的复仇计划吧,但是我更相信他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在那一年的溺水事件在我们乡传得沸沸扬扬,几乎所有在校读书的孩子都会听说。而且每一所学校的领导都会在大会上严肃的提出来,他们未雨绸缪处处为学生着想,也许是因为年轻的原因,许多时候我们都不以为然。
到现在我大学毕业出来工作,这段时间忽然看到这条学生打老师的消息我先是感到吃惊也感到难过,这间隔了二十年的时间居然还无法忘记,我也难以明白这是什么样的一个深仇大恨。也许当年所有的事情也只有当时的当事人才是最了解,可是现在时间还能回去二十年吗?答案是不能的。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老师严格教导学生这不过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然而当下的种种矛盾却滋生出了各种对教师的负面影响。有时候真想问问那些人,当初要是你不去读书那该多好,这样子就不用受气受累受苦。对于这一次学生打老师的事件,我想其中的渊源很多,但是打人肯定是不对的而且又是打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并且这个人还是自己的老师。至于曾经发生的事情,至今也未听见张某出来说明。这给人留下的不只是深深的一个问号,更多的是对这位老师自身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