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正在收拾房子,卢老师发过来一个网络链接,原来是新网师的录取名单公布了。卢老师说,看到我的名字了,人生何处不相逢,我与卢老师在写作群里相识,意味着在新网师里,我们又将是同行者。我与卢老师的不同之处在于,卢老师是主动报名参加学习,而我则是上级一纸红头文件被动加入。我玩笑地对卢老师说:“我喜欢散养的感觉。”
说到散养,追根溯源还得从小时候说起。由于家里孩子多,估计父母管理不过来,所以对我们几个孩子大多处于散养状态。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直到参加工作,似乎除了老师要求的以外,父母几乎没有提出过其他要求,而我们各自把自己的学业和生活打理的好好的,也不需要父母操心。从小我的目标就很明确,农村孩子嘛,学习学习再学习,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跳进公家门就算完成了使命。我的故事很简单,没有大起大落,一直学习,到了升学的节点顺利升学,直到参加工作,父母几乎没有操过什么心。这么多年来,早已习惯了自己散养的状态。
参加工作后,我也一直散养自己,散到不能散为止。喜欢传统文化,便学习圣贤经典,有幸加入到几个组织,幸运的是这几个组织大多也随性,没有规定每天要完成多少任务,反倒是自己觉得越是散养,越是不敢怠慢了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尽管每天无需打卡,可我又怎能放弃每天的功课拖累组织呢?所以,一天一天坚持诵读经典,四五年以后,倒也成全了自己。无论从自身素养还是身体素质来说,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散养状态下,我却收获了全新的自己。
跟着张老师学习写作,也是散养自己。这不,絮絮叨叨也几十万字了,虽然变成铅字的不多,可的确也觉得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开心时用文字记录欢喜,忧伤时,用文字排解忧愁,诸如我这样的菜鸟,现在也竟然有几十万文字的累积。在过去,这几乎是不敢想的。当然,身边也有人说文采不错,可我知道那只不过是客套话而已,再说,别人眼里的“文采不错”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继续散养自己。
如果你说我仅仅在写作上和诵读经典上散养自己就错了。其实,在五年前,每天大概抽出十几分钟时间,还练习过朗诵,虽然中间断断续续,这几年也坚持下来,有了一些进步。虽是业余练习,但当我把朗诵作品发给同学时,他竟然目瞪口呆,惊讶到:“知道你优秀,没想到竟然这么优秀!”其实,只不过一天天的坚持罢了,我从来不想有什么大成就,只是在喜欢的领域内散养自己而已。对了,朗诵还曾拿过某杂志社举办的朗诵大赛全国二等奖呢。虽然至今我觉得奖项拿的有点理亏,也知道自己实力不在那个水平,但至少证明,没把自己散养废了。
我的课堂也一样,大多时候处于散养状态。常常会在上课途中拓展出一些关于生命的东西与孩子们分享,有时候我们聊的海阔天空,有时候聊到叩问人生,从而耽误了正规教学任务。可是,我分明感觉孩子们更喜欢散养的语文课堂。比起那些正儿八经上语文课的老师来说,像我这样的语文老师大多是“不正经”的,因为上课从来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好在学生也争气,成绩还不错。因此,我尤为害怕讲公开课和被学校领导听课,每到这两个节点时,我总是把自己装扮的“人模人样”一本正经,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和我几乎要憋坏了。用我的话来说,我的大多教育论文都是从那些看似“不正经”的散养课堂上得来的,而后来,学校对教师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要求上课环节必须齐全、重难点要突出等,我反倒没有了写论文的冲动,真的,一点动笔的欲望都没有!
终究觉得自己还是适合散养,正因为每个人的路不能回头重走,所以散养也要把自己养好。在未来,虽然加入了新网师的学习,有了组织的严格管理,但在完成组织任务后,用余下的时光来散养自己。
散养的感觉真好,因为散养,让我结识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于是,生活视野慢慢放大,胸怀也慢慢宽广,当然讨论的话题渐渐也丰富起来。孔子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大概就是最高境界的散养吧。
回望自己的漫漫散养路,其实,散养也辛苦。哪里有什么风清云淡,哪里有什么自由无限,只不过是默默努力,用自律来约束自己罢了。
只是,我太喜欢自己管理自己,倒是对那些表面看来有模有样,却没有任何实际作用的“硬性指标”,反倒不屑一顾!
在未来的日子里,依然期待自己散养出一片更好的天地来。
2020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