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扬,雨苍茫,无惧千里烟波百丈高
夜深沉,无眠起,独对小窗一梦回三江
——————题记
从北纬25°22'的地方绚丽归来,总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悸动。时至今日,我的梦始终萦绕着,我的灵魂始终惦记着,那千年侗寨,那古朴桥廊,那浓浓民风。
有时候,一场美妙的旅行都缘于一场绮丽的梦吧,早闻三江侗寨之美,那时候就想亲自驻足,就梦想抵达东寨。只可惜一直忙于学业,无力抽身远行,只能安于校园。
好在,三月三撞上了清明小长假,有幸得以六天的休息时日,于是潜藏在记忆里,一直心生向往的侗寨便开始召唤我。
冲动使然,好友邀约;流浪,旅行,开始服从于内心的疯狂。于是,买好前往三江的动车票,三五成伴,欣然前往。
3月31日火车一路向南,不久便到达三江。
三月正直雨季,连下一个月雨的桂林实则让人无由心生烦躁。连上车前都还是阴雨绵绵,可在我意料之外的是,一下车便是晴朗的天空。
也许是看多了下雨天吧,我对天空竟有了别样的情怀。我抬起头,它和我在的城市中仰望的有所不同,这晴朗的感觉让人尤为惬意,它竟不是我所望见的,而是我所融入的。这晴朗的背景是无限透明的蓝。
20℃的天空有些微温,像清汤白水煮出的情分,虽没有浓烈的赠予,却也不可否认是一段美好的光阴。我露出会心的笑,想要拥抱侗寨的愿望愈加强烈。可惜,出站乘车到河东,又是陌生街角,不懂怎么前往侗寨,便咨询路人,几经辗转才看到心怡已久的寨子。
要进入寨子,首先必经的就是重瓴联阁若画廊的程阳风雨桥。风雨桥是一座屋桥,桥上有桥屋,桥廊,桥楼。它就像是一条花龙,横卧于江水之上。这座木质结构的桥梁,竟不用一颗铁钉,就完全承受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可见侗族人民的智慧。
正因为它有躲雨避风的作用,才得名风雨桥。香港学者陈茂祥老先生曾参观完此桥后留下感慨:“不到三江恨不消,避秦早应学侗瑶,蓬莱未必真仙境,人间奇迹程阳桥” 。可见风雨桥的影响力。
穿过风雨桥到达寨子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当我伴着夕阳,走在黄昏的寨巷里,一种久违的,充满浓浓民息的场景活现眼前。这原汁原味的千年侗寨气息,瞬间扑面而来。古老的吊脚楼临水伫立,一幢连着一幢高高低低,层层叠叠。
我漫步在巷子里,跟在好友身后,这种自由的感觉美好而熟悉。尽管寨巷潮湿,破旧,低洼,甚至散发出丝丝霉味,但是当我走在凹凸不平,泥泞的寨巷中间时,看着斑驳的老墙和古老的吊脚楼,以及那不知明风中摇曳的小草,突然觉得我离自然是那么近,连呼吸都开始变得舒畅。
我们找到另外三个友人,把行李放在那里的客栈,便出门继续享受这古朴风光。
华灯初上,人们在灯影中重叠着自己的身影,剪影一般在寨巷里穿梭,晚风吹在脸上,带着淡淡泥土的清香。几日来的丝丝愁绪竟被这晚风洗涤的一干二净。我心中开始无限的明朗。
刹时,一阵欢歌在寨巷回荡,我寻声而去
转过一个窄小的寨巷,便到了被侗族人视为族徽的鼓楼前。这里早已是人声鼎沸。原来,是壮族姑娘小伙子们在吹芦笙,唱大歌,借着这夜晚的大好时光,举行了一场篝火晚会。我便留此观看。
只见小伙子们早已雉羽丽服,手握芦笙,满面笑容。姑娘们则着短裙,头带钏花银帽,载歌载舞。合着芦笙那低沉,婉转,质朴,悠扬,别有韵味的调子,在村寨里的歌声,听着听着,不禁有些失神。
篝火晚会最后,耶舞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一旁观看晚会的游客没禁得住侗家人的热情,一起围成圈圈围着篝火,牵起小伙姑娘的手攀肩顿足,大跳耶舞我也被这股热浪卷了进去,沉浸在了热情欢乐的歌舞中,直到曲终人散。
散场,归客栈,攀上典雅吊脚楼,躺在木质小屋。这一晚,在鸟语啁啾里,一夜安眠,我抛开了一切,悠然躺在这木质小屋的柔软床上,听窗外微风拂过窗纱的声音,这与小屋浑然一体的自然之感,迎合着我们处在侗寨的每一位心血来潮的幻想者的心声。
次日晨起,拉开窗帘,期待中的金色阳光扑面而来,天空是久违的蓝,小朵小朵的白云缠绕其间。我开始依恋这里,迟迟不愿归去,却又无奈不得不归。我们拍照留恋,定格了那些唯美的瞬间。
此刻,我伫立窗前我看着照片……
幽幽一梦倾乡
微风起,星月辰辉,梦回三江
夜深沉,无眠起身独对小轩窗
思绪里,千年侗寨的念
悄悄印落谁的模样
凭窗遥想
忆昨昔一日非凡时光
欢声的笑,无尽的歌
回荡于侗寨水岸
春光灿烂,粉蝶成双
黄昏鸟啼鸣唱
漫步归去,吊脚楼间隔窗望
难是别离
无奈归去,一席眷恋依依不舍
桂雨中,心是丝丝微凉
今归校,恋侗乡
情意依旧在,盼再会
心恋已成愁,几番辗转
点点滴滴空零落
夜漫漫
缕缕思恋,止风雨桥,再跳耶舞
唯,心中歌,歌回三江
水车江边,身置侗寨小巷
梦未眠,徒留枕边深思情
一夜梦回千年侗寨鼓楼旁
2017.4.3晚 桂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