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联,不学习
关联是种底层能力,它不仅体现在高层,也体现在低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在学习这件事上,很多人喜欢遵循这样的模式:阅读很多书籍和文章,不断了解新知识,做笔记、画导图、点收藏,甚至还不时在朋友圈分享;或者时不时抛出新名词、新概念,让人感觉很厉害,以此宣告自己见多识广。然而这样的学习效果十分有限,不是说不好,而是太肤浅。
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中,赵周提出了读书的三个步骤:
·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即找到触动自己的信息点;
·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即关联生活中的其他知识;
·我的应用,即转化为行动,让自己切实改变。
这既是有效阅读的三个步骤,也是深度学习的三个层次:
·知道信息点
·关联信息点
·行动和改变
【What】
1.许多人的学习模式:学习新知、做笔记、导图、收藏、分享,看似很厉害,但是,这其实是一种低效率的学习。因为,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孤立的、碎片的,唯有连结建构成一个体系,才能为我们所用,解决我们的问题。
2.知识的学习必须是立体的,具有空间的属性,所谓的属性:例如,知识的类型、解决的问题、使用的对象等,看似不同的属性,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些关联可以让我们从知识的A点,延伸到知识的B点、C点。
3.所谓的高效学习是:依靠某一中介来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这样的关联要能产生价值。
【Why】
1.学习和记忆是很耗大脑的能量,所以,大脑会选择忘记不重要的知识。这是一个知识泛滥,注意力匮乏的时代,所有的碎片知识,在大脑中会快速的流失,唯有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连结,形成一个概念,概念再形成一个知识网,越多的节点,代表这个知识点越重要,大脑就不会忘记。
2.费曼学习法是一个知识学习流程,用最简单的语言讲授给完全不懂的新手听,就是一种最完整的输入、关联、输出的学习。大多数人只做到获取知识,却忽略了缝接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不完整的,让学习者以为自己懂了,其实并不真的懂。
3.避免学习一遗忘的死循环。碎片化学习无法解决一个需要系统知识、稍微复杂一点的问题。
【How】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知识的关联呢?
1.知道信息点,重述学习到的新知识:
(1)明确的目标:很多人一直努力学习,但是他从来没有意识到学习的前提是需要一个明确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目标。有了目标,手中有一把锤子,才能集中学习精力加速成长。
(2)够多的输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走多、看多、阅读多、反思多,关联节点就会多。
(3)保持好奇心:伟大的哲思,生活的小事,都可能通过关联产生至深的启发。
(4)“还能用在哪里”:得到一个感悟、了解一个观点或知识,都要问:“除了这个,我还能用在哪里?”
这是深度学习的第一个层次一一学习目标→触动信息→用自己的语言重述,重述需要用到自己过去的经验、学识、立场、延伸,不要只是简单的罗列新知,这样能促使新旧知识做到初步的连结。
2.关联学习到的知识点:知识点可以用下列的属性来关联:
(1)类别,找出与该知识同类型的知识做关联,这是最为常见的方式,也是该类知识的延伸。
(2)关键字,提取知识库中相关的关键字建立知识体系。关键词阅读3步法:确认核心问题→寻找相关的关键词→关键词与问题关联,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
(3)以问题为核心:由问题关联出多个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又可延伸出相关的知识。就像医生为病人诊断出问题根源,针对问题,找到各个有效的医疗方案。
(4)聚类关联,与该知识相关性较强的关联知识,例如研究“南极”,就可以关连出企鹅、冰层结构、气候暖化等相关知识。
(5)行为关联,对使用者的行为进行分析后,推理出接下来的行为。例如,搜寻“信用卡”可能出现“信用卡申办”、信用卡还款、信用卡....等关联的行为。
(6)属性关联,例如同一个作者、部门、来源、群体等
3.行动和改变:有了目标,找到答案,但是缺乏行动,所有的知识都只是一个概念,知识的终极目标是“学以致用”,运用书中的要点,转化为我们的能力。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
(1)具体化目标:思考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分解步骤,确定行动的优先顺序。
(2)立刻开始实际行动
(3)用PDCA循环,来反思
阅读即修行,唯有行动,才能改变!
【Where】
关联知识可以做为
主题研究:将同类的知识整合,做为某一个特定的主题研究。例如“孩子的学习方式”研究,会关联到“视觉”、“听觉”、“体觉”式的自然接收通道,关联到天性喜好的学习模式。“性格管理”可以整合多元智能、DISC、九型人格等知识。
创意思考:可以运用跨界的方式,将不同的知识关联,创造出有创意的知识,例如,运用电话、摄影、程式设计等知识,结合成手机功能。
建立专业的知识体:每一个专业都有它们各自的知识需求,建立知识框架,依着框架来学习,可以更有效、有系统地学习,是完善专业知识的关键要点。
【V1】
我的obsidian笔记
印象笔记是一款许多人爱用的纪录知识、思考和学习的工具,但是,我用了多年后,一直感觉它在知识关联上有某些方面的不足,笔记本身虽然有非常好用的内部连结,但却缺乏主动的双向连结,当我需要某些资料时,只有透过关键字搜寻。同一个概念,不同的关键字用法,要什么找不到什么,也造成许多的困扰。
同时,它像一个整洁的仓库,除非我的标签、目录做得很好,否则,我很难透过不同属性的知识点来激发创意。整理出一套整洁的笔记偏偏是我最大的软肋。
经过长期的搜寻,找到了Obsidian这款笔记,它最大的特色和功能,就在于“知识关联图”,让所有的知识点,视觉化成一张关联网,一目了然。我也可以透过完全不同的知识点,创造、结合出一篇有自己想法的文章,尤其是在编课件上,可以快速的抓出有用的案例、观点。
只是,虽然它好用,满足了我对笔记的需求,但是,进入却有些门槛,对于我这种软件白疵,真需要花一些额外的功夫。
强烈的需求是学习最好的驱动力,我深知知识关联对于学习、写作的重要,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和许多金钱,找到一个好老师,从完全不懂Markdown语言到运用自如,我终于渐入佳境,从慢走到健步如飞,享受到一个好的笔记工具,除了带给自己高效的学习外,我也从写不全一篇文章,到慢慢的创作出一些具有自己独特思维的佳作。
【反思】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学习工具不但可以缩短学习的时间,也可以达到更高的品质和功效,并能激发学习的动力。
2.教练思维:不管学习、运动、一个好的老师或教练,他们有专业的经验,知道如何循序渐进,让学生从舒适区边界逐渐挑战进级,尤其面对高原效应,教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
3.一种笔记工具无法满足所有的学习需求,对的笔记用在对的需求上,才是学习的利器。
【V2】
进入RIA训练营至今已经写到第12篇作业,从I开始,到现在要完整的写出RIA三个面相,写what, how, why, where都需要用自己的话语重述原文,延伸内文更需要有许多的知识关联,最后输出一篇完整的、有内容、有深度符合教练要求的作业。这也完全符合费曼学习法的概念。
每次,我都要翻遍多少本书,查了多少网路资料,写到最后,脑汁都变成苦汁,可是,看到自己的作业得到教练的赞赏,同学的鼓励,多巴安大量分泌之下,从写不全一篇文章到现在每天都渴望接受新的挑战,告诉自己咬紧牙根,也要把RIA学好。
这个星期,要自己找原文,我会找几个自己专业领域做知识的整合,也会找几个自己不熟悉的主题来挑战自己,继续运用RIA的模式,迈向自己的极限。
等下个星期结业,该写的作业也写完了,接下来的三级拆书家挑战,先丢到一旁,好好的给自己休个假、吃个海鲜大餐,放空脑袋。